內在專注,雜念消除
文章出處 : 禪天下
當你專注、入定時,為何會感受到一種清明、無我的幸福感?人體是個奧祕的小宇宙,今天就帶大家探索大腦在專注時的變化。
文/編輯部
文/編輯部
科學篇
不管是教育或修行等領域,都需要專注」長庚紀念醫院榮譽副院長,同時也是《禪與腦》的譯者朱迺欣一語道破專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大腦的注意系統是偏向右邊區域。」朱迺欣指出,通常左腦只會看到右邊的視野,而右腦除了看到左邊視野外,還會同時注意兩邊。
想想看,自己是不是曾在雞尾酒會時,雖然與友人談天說地,但是周遭發生什麼事情,你都還是會注意,朱迺欣指出,這就是所謂的「雞尾酒現象」,而這也是右腦注意系統的功勞。
專注時的腦部變化
朱迺欣表示,當人注意一件事情時,大腦下列三個區域的活動力會增加:一. 大腦外側注意系統:外側額葉、頂葉。
二. 大腦中間注意系統:前扣帶皮質。
三. 大腦腹側注意系統:腹側前額葉、視丘與基底核。
朱迺欣透過正子放射斷層掃描攝影,詳細解說。他表示,左邊的圖片,是一般人在注意一件事情時,腦部的變化,從黃、紅色塊可以清楚看到額葉、頂葉的活動力增加;右邊的圖片,則是一名精神分裂病人的腦部圖片,這樣的病人,會產生幻想,周遭發生什麼事情都不會去注意。
當你心無旁騖閱讀時,你的腦部會有什麼變化?當你專注、入定時,為什麼會感受到一種清明、無我的幸福感?人體是個奧祕的小宇宙,今天就帶大家探索大腦在專注時的變化。
內在專注:無自我的思維
朱迺欣表示,人的專注分為兩種,一種是「自主性」的專注,即有為的專注,可運用意志力控制。例如,老師教學生好好專心念書,就屬於「自主性」專注的範疇。
另一種為「非自主性」的專注(如圖二),即無為專注,這是一種非意志控制,自然進入的一種專注。例如,打坐到一定程度,會感到沒有我的存在,自然進入一種「非自主」專注的狀態。
此時,專注已深入內轉成「內在專注」,由有為入無為,外在感覺進不來,雜念消失,就不會產生任何思緒,而進入一種無自我面的思維,對周遭的感覺會更敏銳、清楚,卻不被影響,會有一股幸福、滿足感。
朱迺欣強調,「自主性」專注(用意志去注意某件事情)與「非自主性」專注(深入內在的專注)是兩個不同的運作系統,不可混為一談。
但是,他認為,打坐是一種內在專注的訓練,當你能不受外在干擾,並擁有阻絕雜念的經驗與訓練,就比較不會隨外界起舞,比較容易集中注意,幫助你專注在某一件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