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佛之師-文殊師利菩薩
許多經典都推崇祂為諸佛之師, 因為祂曾發大願:十方法界若有一尊佛要成就,祂沒有幫上忙的話,祂就誓不成佛,由此可見其度眾悲願之廣大。
文/編輯部
文殊師利是梵語Manjushri的音譯,在漢傳佛教的經典中,或稱為曼殊室利,簡稱文殊,意譯為妙德、妙首、妙吉祥等。
文殊師利菩薩是大乘佛教裡的四大菩薩之一。其中智慧第一的就屬文殊師利菩薩,他代表的是「悲智願行」。在大乘佛教中,所謂的悲智願行的4大菩薩也有其深刻的涵義:「大悲」觀世音菩薩;「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願」地藏王菩薩;「大行」普賢菩薩。
倒駕慈航
文 殊菩薩雖現菩薩身,實則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當中皆已成佛,如過去世號為「龍種上尊王如來」,現在世則為「歡喜藏摩尼寶積佛」,未來世則號「普現佛」, 以是之故文殊又被稱作「三世覺母」。但為方便教化,利益眾生,現乃倒駕慈航,化作菩薩,一方面協助釋迦牟尼佛弘法利生,一方面與普賢、觀音、地藏聯合普度 眾生。
文殊師利曾發誓言:「諸佛之中,若有一位,從初發心以至圓成佛道,非文殊之所勸發,文殊則不成佛。」祂發大願:十方法界若有一 尊佛要成就,祂沒有幫上忙的話,祂就誓不成佛,由此可見其度眾悲願之廣大。所以,在許多佛教經典中,都推崇文殊為諸佛之師、諸佛之母,如釋迦牟尼佛要成佛 時祂化現為其弟子,所以又稱為「七佛之師」(所謂七佛就是指過去莊嚴劫、現在賢劫、未來星宿的遠古七佛;莊嚴有三尊,現在賢劫4尊,釋迦牟尼是賢劫第4 尊,加起來共有七尊佛,都是由祂所教導出來的)。
《佛說放缽經》釋迦牟尼佛:「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師利之恩也。過去無央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智慧第一
釋迦牟尼佛時,文殊菩薩就是舍衛國婆羅門梵德長者之子。而祂的相貌莊嚴,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祂堪稱是智慧的化身,隨佛出家後,自然而然地便成為眾佛弟子中的上首,在菩薩眾中也堪稱為第一大士,其被視為如來法王之子,故又有「法王子」的尊稱。
當時,釋尊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舉凡大乘法會文殊幾乎都參與其中,協助佛陀宣揚大乘教理。從經典中的記載,在在顯露出文殊菩薩的絕妙睿智與靈巧說機。
可見於《華嚴經》中,善財童子就是受到文殊的菩薩的鼓勵,立志學習大乘佛教的普賢行,因而南行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在《妙法蓮華經》中,當佛眉間放白毫相光時,唯有文殊菩薩知佛深意,即請佛陀宣揚法音,倡導圓乘佛性,奠定佛教大乘思想的基礎。
而在《維摩詰經》中,維摩詰生病,佛陀座下諸大弟子及大菩薩都不敢去探病,因為他們都曾經被維摩詰訶斥過,最後只有文殊當仁不讓,率領眾人前去,並和維摩詰暢論不二法門之理。
《處胎經》中,文殊曾言:「昔為能仁師,今為佛弟子,二尊不並化,故我為菩薩。」在過去世,文殊曾為釋迦牟尼佛的老師,但是因為一個世界只能有一位法王教化,所以在此娑婆世界文殊只好權居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之位。 (全文請詳見第87期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