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傳統的修行方法都無法到達究竟,很多人還停留在守戒、持戒的階段。其實佛教三學「戒、定、慧」已經明白告訴我們「定、慧」的重要,就是除了守戒、持戒以外,還要修禪定,才能夠見證智慧。
《身》禪定是最自然的自療方法
要讓身體愈來愈健康,就必須從「呼吸」開始練習。氣,可以經過禪定訓練而達到聚氣的效果,從空氣吸進來的氣,透過專注的力量,經過身體的昇化作用後,變成元氣、真氣,再提升到「電」的磁場,甚至精煉後,可從骨髓裡產生「光」的磁場。
如果能透過禪定訓練將氣提升到電,再一路提升到靈電、靈光、光電,身體根本不會生病,也不會衰老,還可以延長壽命,這就是禪定的好處。這股生命力量,會自動將能量補充到各個器官、組織或細胞,以維持正常運作。比方老化、退化的細胞,在得到這些能量的補給後,會回復原有的功能,使細胞再生;甚至可以改變細胞最原始的基因,發生病變的地方也會慢慢地好起來,是最自然的自療方法。
《身》禪定入空 讓大腦休息
禪定的時候,專心一意,沒有任何外相存在,這就是進入「真空」狀態。當你進入真空,就進入另一個心理的世界。
一般而言,人都是在意識世界裡生活,每一個由感官接觸到的覺受,都會反射到意識,包括行住坐臥的一切活動,所以大腦從來沒有休息過,包括睡覺的時候還會做夢,仍然無法停止。
因此,我們的腦力經常都處於消耗的狀態,沒有休息;等到年紀大了,腦細胞就會老化。當老化到不能維持腦神經功能的時候,意識便會不清楚,而這就是老年癡呆症。
如果在年輕的時候能夠利用禪定,接到禪的生命能量,不但能讓腦細胞的生命延長,還能讓記憶力非常清楚,上述的情況也不會發生。
《心》靜坐可以修身養性 禪定才能深入心靈
當一個人的思想、意識都停止不動,也就是心無雜念的時候,「身」、「心」的狀態就能達到統一而優質化到更好的狀態,但這必須要有一度程度的「定」力才能夠做到。可是在「靈」的方面呢?自古以來,中國人的老祖宗就深信內在的「心靈」是一個大寶藏,就像宇宙一樣,蘊藏無限的潛能。今日的科學家也認為,一般人只使用到自己潛能的百分之二或三,尚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潛能,終其一生,都沒有被開發出來。
一般說來,靜坐或冥想,都是讓身心放鬆、紓解壓力的不錯方法,但大都僅止於「修身養性」的層次,對於真正要開發出潛藏的人體本能與心靈智慧,甚至達到超越地球時空,與宇宙融為一體,即所謂「天人合一」的境界,似乎還有一大段距離。
再從歷史上看,許多宗教的創教教主,如佛教的釋迦牟尼佛、基督教的耶穌基督、回教的穆罕默德…等,都是在「禪定」之後,與宇宙結合,得到了內在心靈宇宙的大智慧與大生命力,然後才創立了宗教。
透過禪定方式,可讓自己和這些聖人一樣,讓「身、心、靈」三位一體,進而開發出內在更高層次的潛能與智慧,至更深層地進入「靈性」的層次。
《靈》突破三大關卡
一般人對修行的認知,都停留在修身養性的意識修行,脫離不了「人」的層次,超脫不出三界(慾界、色界、無色界),所以只能在三界內輪迴,這樣當然不可能成就佛陀。釋迦牟尼佛創立佛教,是要讓眾生成佛。如何成佛?佛經上說,必須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一般認為這是幾億幾萬年數不清的劫數,要經過千百萬世的修行,這樣當然成不了佛,但這是「凡人知見」。
所謂三大阿僧祇劫,是指三界的障礙,也就是本心的障礙。慾界是指內心的慾念,即意識型態;色界是指生理狀態;至於無色界,則是經過生理與意識之後的潛在意識。三大阿僧祇劫並非指時間長短,而是你當下或這一生能不能克服身體的障礙及心理的障礙,如果能克服這兩大障礙,等於通過了兩大阿僧祇劫,若能再超越時空(即潛在意識、過去世的障礙),就能夠見證到佛性(又稱自性、靈性、本心)。
很多修行人就是被這些身心的障礙及潛在的累世記憶(業力)所束縛,所以才不能成就菩提。如何突破這三大關卡?一定要靠禪定的功夫。
因為禪定中可以超越生理、意識及潛意識的層次,直接進入心靈的智慧境界。那是一個光明的世界,無法以人腦想像,惟有在進入禪定以後才能夠顯現。所以修行一定要禪定,不禪定的修行只能算是「修身養性」,雖然這樣也不錯,但我們不應以此為滿足,一定要超越這個層次,才能找到本有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