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印心禪法體驗禪-禪的妙用 (7歲以上都可以來參加~~~)
請洽:新竹市科園禪修會館 (請先預約) TEL : 03-6669995;
E-MAIL : BC300@buddhachan.org

2014年8月11日 星期一

[印心佛法免費公益講座] 2014/8/30(六) 早上10:00~12:00 幸福家庭禪

科園會館活動預告  8/30(六) 早上10:00~12:00 幸福家庭禪 

學禪的家庭,和諧幸福;學禪的孩子,懂得感恩;學禪的夫妻,生活美滿;

邀您全家一起來了解自己,了解家人,­透過禪,開發潛能,開啟心靈智慧,圓滿無礙,福報綿綿!

您給我兩小時,我給您幸福一輩子的關鍵!


〈家庭禪〉
父嚴母慈子女孝 恩愛夫妻百歲老
能容能忍多禮讓 親情流露便是禪

╱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法語

注意事項:請穿著寬鬆衣物並著襪,保持輕鬆愉快心情,勿食過飽





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

中元普度與真超度

資料來源:禪天下

 2012/07 月號
禪天下/提供
 

中元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很重要的民間習俗。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人們都會準備供果盛筵來祭拜往生者,或是舉辦水陸法會,邀請法師超度亡靈,這就是俗稱的「中元普度」。

盂蘭盆會 目連救母

中元普度的由來,起源於釋迦牟尼佛時代「目連救母」的故事。根據《佛說盂盆蘭經》記載,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連尊者,以神通第一聞名,他在修得神通後,發現亡母在餓鬼道受苦,於是就想運用神通力送飯給母親,不料飯都變成火炭,不能入口。目犍連尊者只好請求佛陀救度母親。

佛對目犍連尊者說:「你的母親生前造了許多『貪嗔癡』惡業,而且不知尊敬三寶,時時謗佛,這是她自己造的業,必須要承受果報。」

目犍連尊者聽了,仍然不斷懇求佛陀,佛被他的孝心感動,就要他去請許多修行證道的僧眾,共同以清淨的修行功德迴向其母,助其離苦。於是目犍連尊者就在七月十五日敬設盛大的盂蘭盆供,供養十方僧眾,並請眾僧同心超度其母,這就是中元普度的緣起。

佛光度化 靈性得度

在虛空界中,存在著許多靈體,這些靈體包括了人和各種動物,他們非常希望能夠得度到極樂世界去。一位功深的修行者,就會被這些無相的靈性眾生要求超度,尤其是當法師主持法會時,這些望度心切的生靈就會循光而來,祈求法師超度。

什麼是超度?比方我們在禪定中專注名色,名色是生命最初形成的地方,在這裡,我們不但承受了父母親的遺傳基因,也承受了父母親的業力,而且不只是這一世的父母業力,還包括累世父母的一切業,所以在專注名色時,除了要感恩累世及今世的父母,還要以修行功德來度化他們。

如果你是以這種心情來專注名色,就會從內心深處生出一種感恩圖報的心,那麼有一天,當你的用心所產生的真正功德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從名色發出光芒,超度累世及今世的父母業力,這是「真超度」。

由此可知,修行不是只修自己這一生而已,還包括無量無邊的祖先、累世的父母及累世的自己,要讓這一切都能夠清淨、放光,這才是真正的超度,而不是在水陸法會中持咒唸經、或是揮一揮手,就可以做到的,如果超度這麼簡單,地球早就成為淨土,何必每年舉辦超度法會?


真師無形 真法無相

如果我們能讓這些與自己有宿世因緣的靈性眾生都得到安頓,不再停留在黑暗的三惡趣,他們就不會來干擾我們,現世的福報也會隨之而來。可是該如何提升他們呢?

這些污濁的靈體之所以會存在於幽暗的三惡趣,是因為他們沒有「光」,「光」是靈性的資糧,有了「光」,這些靈體才能從低層次提升到高層次,得到真正的超度。

如何得到這種光?一定要找到一位與佛同等、具足佛的「純真、至善、完美」如來德性的師父,才能夠超度這些無相的靈障。

然而,真師無形,真法無相,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著相求明師妙法,猶緣木求魚,這必須要靠自己善用智慧來觀照。


2014年8月3日 星期日

修行可以化解災難的真實故事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




作者:分享人:陳秋蓉(草屯禪修會館)


  草屯禪修會館的群明師兄,日前分享了一件發生在草屯的真實故事。照片中身著紅衣的女士,就是故事的主角陳秋蓉師姊。這張照片攝於三年前, 悟覺妙天師父蒞臨草屯禪修會館開光時,陳師姊身穿復健的鐵衣,向 師父報告她的親身經歷。
  
  八八風災,死神降臨
  
   秋蓉師姊說,在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的時候,她為了趕路,而硬著頭皮開車上路,但是山路開到一半,她本來想要踩煞車,竟然又踩到油門,結果導致車子暴 衝,當時她心想:「這下子完蛋了!」車子一路往前衝,不但衝出了路面,還衝下了山坡,整輛車子直衝而下,讓她整顆心臟都快跳了出來,心中直覺喊著:「 師 父,救我!」
  
                                 

  菩薩護佑,九死一生
  
  突然,一瞬間,車子就停住了,原來山崖間有一條細細的鐵鍊,就在此時正巧勾住了 汽車的邊緣,讓汽車就這麼卡在半山腰,沒有再繼續往下墜。她當然受了傷,當救護人員趕來時,車子仍然勾在那裏,讓她死裡逃生。當救難人員看到僅僅是一條細 細的鐵鍊,竟然能夠將這一台向下衝的車輛給勾住,而固定在半山腰,若著再往下墜,就是400米高懸空的山崖了,救難人員全都嘖嘖稱奇,認為這簡直太不可思 議。
  
  進入醫院後,秋蓉師姊因脊椎等多處嚴重受傷,而必須開刀住院。當時,群明師兄也來醫院探視她,並安慰她一定要相信 師父,師 兄還鼓勵她說:「休養一百天,就可以出院回來禪修了!」師姊開刀住院後,需要經歷漫長的復健之路。然而,令秋蓉師姊感到非常神奇的是,她的復健狀態非常良 好,真的不到一百天就出院來會館禪修了,連醫生都對她的復原情況都感到十分地驚喜。秋蓉師姊非常感恩 悟覺妙天師父,因為修行的關係,讓她幸運地撿回了一條性命,因為修行而轉化了一場難以想像的命運劫數。
  
  溪流暴漲,猛水奪魂
  
   此外,還有更神奇的事情發生在她的孩子身上。秋蓉師姊接著說,同年十月份,她的兒子在山裡的溪邊做事時,突如其來的傾盆暴雨,導致溪水猛然暴漲,她的兒 子因此不慎被沖入溪中。當時,溪水非常湍急,這條溪水往下匯流到陳有蘭溪,短短的時間內,她的兒子就快要被大水沖入陳有蘭溪裡了。如果一旦沖入陳有蘭溪的 話,就不太可能生還了。
  
  她的兒子告訴她整個過程:當時的狀況非常險惡,湍急的溪水讓他完全沉入水裡,他使盡全力游出水面,但是溪 水湍急的力量將他再次壓回水裡,令他非常地緊張,於是他再次用盡力氣,努力游上水面,可惜浮出水面不到片刻,馬上又被急流的力量所吞噬,將他再度拉回水 裡。他心想:「這次完蛋了,大概要死了!」他已耗盡全力而全身癱軟,他再也沒有任何力氣可以掙扎了,萬念俱灰的他,只能任由湍急的大水沖流著他。
  
  菩薩悲憫,護佑眾生
  
  然而,就在這時候,他感覺到,彷彿有一股力量從下面將他往上托,而他的手也似乎感覺到一股力量,好像有人把他往上拉,就這樣,他第三次浮出了水面,並順勢游近溪邊,他趕緊抓住岸邊。只差一點,他就要被沖入陳有蘭溪了。就這樣,他兒子從死裡逃生,順利活了下來。
  
  短短兩個月內,秋蓉師姊和兒子接連從鬼門關死裡逃生,讓她感到非常地震撼。她向 悟覺妙天師父說,很感恩能來修行佛法,她和兒子都在冥冥之中,受到了佛菩薩的保佑。她深刻地感受到修行的重要性,因為親身經歷生命無常的逼近,才知道修行是如此地重要。
  
  這一天,是 悟覺妙天師父來到草屯會館開光的日子,許多弟子一一向 師父報告了他們的修行故事,也都滿懷無限地感恩,珍惜難得的人身,體悟人生不能放棄修行修行,真的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啊!

名色呼吸

名色呼吸

文章出處 : 台灣禪宗佛教會部落格


人體有十個非常重要的關竅,由下而上分別是:
無始、無明、名色、吉祥、如意、明心、二空、智慧、法眼、禪心。
我們透過禪坐中精神統一的力量,
可以讓這些關竅得到淨化,不但身體會因此而越來越健康,
站在修行的角度,這十關竅分別象徵十個法界,
所以還可以清淨這些法界,提升靈性。

在禪坐時,將精神力集中並統一貫注在這些關竅上面。
透過這種專一的念力,可以把一切妄念都轉為一念,
除了全神貫注在這個關竅之外,其他的酸、痛、麻都感受不到,
所以如果這個功夫做得好,一些酸痛毛病自然就超越過去。
另一方面,它還可以將體內器官的先天本能開發出來,
你將會發現它的威力之大,而這才是真正的「潛能開發」。


為什麼要練名色呼吸?

名色的位置就在人體的胎元,它是一個人最初生成的地方,
我們在母胎裡,就是依靠這個地方來呼吸。它位於肚臍後方約三指寬的地方。
名色很重要,它與每個器官都有密切的連帶關係,
如果能將專注名色做得很有感應,就可以「一通百通」,
當你再繼續專注第二個關竅時,很快就會有反應,
而且名色的氣如果很充足,它會自動輸送到各個器官。

練習名色呼吸就像蓋房子的地基一樣,如果只有三層樓的地基,
就只能蓋三層樓,不可能蓋摩天大樓。
所以禪定不是坐下來調息調到不會喘就可以了,而是要從深呼吸到腹部呼吸,
再到名色呼吸,而且練得非常純熟,才能夠入定,所以不要求快,要求紮實。


專注名色 4 大要領

專心一意
禪坐時,除了保持身體不動,還要做到意念不動,
 這樣才能進入名色的核心,激發出裡面的先天之。

不可從肚臍導氣
練習名色呼吸時,絕對不可將氣由肚臍帶進來,否則會引起脹氣。
你可以將氣由丹田(在名色下方約一寸三分之處)往上導引到名色,
或是從明心(心臟中央)往下到名色,也可以從腰的後面進來;
從這三個方向(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由後而前)都可以找到名色。

以手掌大小為範圍
吸氣時,往下吸到丹田,呼氣時則往上到肚臍上面,
若以手掌心覆蓋在肚臍之上,氣就在手掌大小的範圍內上下起伏。

「精神」與「氣」合一
剛練習名色呼吸時,精神力都不容易集中,無法與氣(呼吸)同步。
一定要練到精神力與氣的行進能夠同步,才能圓融在一起;
也就是你的呼吸必須與你的精神合一,這樣才能讓氣的力量更強大。

完整內容請見《 禪坐入門 》 

2014年7月17日 星期四

八正道的修行真義

八正道的修行真義

文章出處 : 台灣禪宗佛教會



文/ 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的目的是要成就佛陀,而且是在這一生這一世成佛;否則就失去了修行的意義。身為一名修行人,必須實行八正道,什麼是八正道?就是正見、正思惟、正念、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及正定。

正見:認清空苦無常的真諦
何謂正見?一般解釋為正確的見解,也就是對因果、事理、四聖諦(苦、集、滅、道)、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等,信受理解,並以之作為自己的見地。這種說法不太容易讓人明瞭其義,而且也沒有指出正見對修行的重要性。
正見,是對修行的正確知見,什麼樣的知見?就是宇宙中的萬物、所有的眾生,他們一生中的一切都是來來去去、生生滅滅的,所以我們常會覺得人生空苦無 常。不管是親人、朋友、喜愛之物,還是名利、地位、財富、健康?,當無常來臨時,自然就消失了,都成空了。其實人生在世,好比出外旅遊投宿旅店一樣,住了 幾天後,又要前往下一站,所以我們要珍惜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如果你真正瞭解什麼是「空苦無常」,就會明白修行成就的重要。這是修行人首先要建立的觀念。

正思惟:一切思惟只為見性
正思惟,一般的解釋是正確的思考,亦即思考四聖諦的道理,以引發為正當的欲念,明瞭世間因果,斷集證滅,離苦得樂。說得更明白、更深入一點,就是你每天所 想的都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如何明心、如何見性、如何在這一生這一世成就佛陀?,易言之,就是你的一切思惟都是為了要見性。
那麼要如何見性?一定要放下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因為斷滅了四相,留下來的便是菩薩相。可是要如何斷滅四相呢?先要離相,繼而空相,這就是修行人所要思惟的重點了。由此可知,我們每天所想的、所關心的一切,都離不開「見性」,這就是正思惟。

正念:念念不忘修行的究竟
正念,一般的解釋是正確的念頭,要時常懷念正道,以免思想行為有錯誤;這種說法只是做人的道理。所謂正念,是指對修行的究竟念念不忘。什麼是修行的究竟?就是印心佛法的「清淨、智慧、圓滿、圓覺」。
我們要讓自己的每一個當下都保持清淨,心不要被外境所轉,影響靈性的清淨,這是修行的重點。至於智慧,就是要禪定,因為智慧在定中。有了智慧以後,才能夠覺行圓滿。當你一切都圓滿了,就是萬德莊嚴,那麼自然就圓覺成佛了。

正語:善言善語 妙言妙語
正語,就是要「善言善語、妙言妙語」。修行人不應說長道短,傳播是非,應該要說「善言善語、妙言妙語」。什麼是善言善語?就是要勸人為善,告訴對方離苦得樂、成就佛陀的重要,並接引他來修行;而不是指一些阿諛諂媚的話術。
什麼是妙言妙語?就是擅於宣說佛法,也就是告訴人家如何修行正道,如何成就佛陀;這是每一位印心弟子都應該做的事。


正業:如來事業
正業,一般指正當的職業,不要做不道德的事業;這種說法並不能切入修行的中心。所謂正業,是指從事如來事業。什麼是如來事業?就是要利益眾生,要幫助眾生 離苦得樂、超越輪迴、解脫自在,簡單的說,就是要接引他們來修行,進而成佛。所以正業就是攝取眾生,莊嚴眾生,攝取佛國,莊嚴佛國。

正命:自覺覺他 自度度他
正命,是要瞭解自己這一生為什麼要來人間投胎,是以什麼為命;那就是要「自覺覺他,自度度他」,也就是要修行,要讓我們有限的色身生命能夠延伸到無限大的靈性性命。這是正命的意義。

正精進:佛心堅定 佛法堅固
正精進,就是要努力精進的修行。如何精進?佛心要堅定,佛法要堅固。也就是你的修道心要堅定,不退轉,而且要認清修行的目的,要找到心靈的歸宿。如果你能體悟出心靈的歸宿在哪裡,進而掌握它,一定可以在這一世成就,回到妙喜佛國。

正定:定中生慧 佛土現前
正定,是指般若正定,也就是在正定中得到般若智慧。什麼是般若智慧?就是可以讓你回到佛國的智慧。修行人要般若正定,也就是要智慧禪定,然後才能超越三大阿僧祇劫,直接進入心靈的智慧層次,讓佛土現前。

修行究竟佛法四大步驟

除了要實行八正道之外,修行人還須依循以下四大步驟:

一、要有良好的修行環境:也就是安祥、清淨、佛光普照的地方。什麼地方符合這種條件?所有的印心道場都經過師父開光,充滿了生命力、智慧力及佛菩薩的加持力,是最佳的禪修場所。


二、隨時保持歡喜之心:修行人要隨時心生歡喜,要培養一種安祥法喜的氣息,不僅外相看起來很莊嚴,內在也很美好,所以平時要多留意自己是否「內外合一」。

三、在禪定中直入本心:既然己經有了良好的修行場所,心中又法喜充滿,就可以在禪定中直接進入本心,這種直入本心的禪定非常殊勝。

四、禪定堅固,見性成佛:當你在定中直入本心以後,還要繼續深定下去,也就是要禪定堅固。有一天,你就可以在佛國中見性,最後成就無上菩提。



真正的修行就是要朝著這個方向來修,如果你能如實行之,一定可以接到清淨智慧的本性,而且可以在這一世成就佛陀。

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唸佛的智慧

文章出處 : 台灣禪宗佛教會部落格

    ~摘自悟覺妙天禪師開示叢書《禪的真如世界》
    禪,不但賦予人類生命的力量,
    同時也賦予了智慧及超能力,所以每個人都需要禪。
    什麼是禪?簡單地說,就是宇宙萬物的一切生命變化。
    而要瞭解禪的現象,必須要禪定。
    因為透過禪定,才能瞭解宇宙萬物生生滅滅的變化情況。

                              文/悟覺妙天禪師

    人在地球上,離不開大自然的環境,這大自然的環境就是一個宇宙體。
    大千世界.jpg
    所謂宇宙體,宇是指空間,宙是指時間。 
    以佛教來說,這個世界有三千大千世界;
    宇是指「東、西、南、北、上、下」等六個方位,
    宙則是指現在、過去和未來。
    在六個方位裡,每一個方位也各自有「東、西、南、北、上、下」六個方位,
    若以數學公式來計算,就是有三十六個世界(6×6=36),
    而每一個世界又各自有「現在」、「過去」和「未來」三個時間,
    所以共有一○八個時空(36×3=108)。
    也就是說,這一○八個時空構成了一個宇宙體。
    如果用這個觀念來看一串一○八顆珠子的佛珠,
    它的每一顆珠子都代表了這個三千大千世界裡的一個眾生,
    而其中的含意,就是要讓所有的眾生成佛。

    所以,各派宗教在弘法的時候,比方像接引人家來唸佛,
    就要明白告訴人家,為什麼要唸佛?為什麼要數珠?
    數這一○八顆珠子是為了什麼?
    一定要讓對方明白,否則就會成為一種迷信,
    因為他不知道為什麼修佛要這麼唸佛,而且不管怎麼唸,都唸不出成就。

    但是,如果你明白了唸佛的意義,然後再來唸「阿彌陀佛」,效果就會很大,
    心會變化得廣大無邊,而不會流於形式地變成只是在唸早課、晚課而已。
    如果你是不明所以的唸佛,那就是無明、無知、沒有智慧。

    修行要有智慧,只有智慧修行才能夠成就佛陀,才能夠到上帝的天國。
     不論任何宗教,都是要讓我們的靈性能夠超越、提昇,
    到達淨土 - 這是我們修行的目的。

2014年7月6日 星期日

修行就是修心

文章出處 : 禪天下電子報

修行從柔軟心修起,要讓心很溫馨、很體貼,然後善心、愛心、慈悲心就會慢慢顯現,此時的你,就是一尊在世的菩薩,會處處關心別人,關心世事。



文/悟覺妙天禪師 
平時應該要有一顆善心、愛心、慈悲心,隨時隨地都能夠自在法喜,那就是菩薩。同時,也要多去關心別人,不要事事與人計較,或是互相猜疑,而是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
尤其在一個修行團體裡,成員難免莨莠不齊,站在宗教家的立場,我對弟子都是有教無類,因為我是平等的看待每一位眾生的「靈性」,而不是看他的「人」。也許這個人過去作惡多端,但是有一天,當他放下屠刀時,一樣可以立地成佛。
所以很多同修問我,「對於那些曾經毀謗過師父的人,為什麼還要特別照顧他們?」其實人難免都會犯錯,只要知錯能改,最怕的是一錯再錯,繼續累積業力,那就很可怕了。佛教講因果,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必然的道理。
修行也一樣,講求因果關係。可是有人說:「為什麼我是好人,還會遇到不好的報應?」我曾經有個朋友,他把車子停在家門旁的路邊,被一個喝醉的人開車撞上,對方不幸死亡,結果我的朋友被判有罪,非常無辜。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不要生起「好人沒好報」的嗔恨心,應該要懷著「報冤行」的懺悔心,自我檢討,也許是自己某一方面做得不夠圓滿,應該要趕緊加強,這是非常重要的觀念。
修行就是修心,要隨時讓心很柔軟,很溫馨,很體貼,要隨時關心他人,不管是夫妻之間,兄弟之間,姐妹之間,同事之間,如果都能做到這樣,我相信他們都會對你另眼相看。
修行就是從這個柔軟心修起,要讓它很溫馨、很體貼,然後善心、愛心、慈悲心就會慢慢顯現,此時的你,就是一尊在世的菩薩,你會處處關心別人,關心世事。
修行是關心眾人之事,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所以每位眾生的思想、行為、生活、環境,以及它的一切圓滿度,我們都要去關心。
今天我們能夠在這裡上課,時間很有限,在上課當中,我們的心是如此美好,內在是如此完美,我們希望將這個完美的心帶到外面去,讓更多人一起分享,這才是真正的迴向。
一般人修行,都要做功德迴向,其實真正的功德迴向,不是光在嘴巴上說說而已,因為修禪不注重表相,而在於實相,只要你能把這一顆從修行中得到的美好的心,帶到家庭,帶到社會,帶給所有眾生,就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
如何判斷一個修行人修得好不好?可以先看看他健不健康,看看他的臉色是暗沈的,蒼白的,還是氣色很好,即使你前一天晚上沒有睡覺,第二天還是氣色很好,很有精神。其次就是看他的氣質,修行人的氣質都很優美,不像一般人好像很俗氣,而且在做人處事方面,都會很圓滿。因為我們修行,是要讓自己從「人格」昇華到「神格」,當你圓滿一個完美的神格時,就到達了法身的世界,這是很重要的修行觀念。(全文請詳見第87期禪天下)

2014年7月2日 星期三

金剛經 真修實證 04;Diamond Sutra 04 -- True Practice and Realization



上傳日期:2011年4月2日
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開示『金剛經真修實證』系列:深定、正定、妙定 http://zenbuddhist.pixnet.net/blog
Diamond Sutra preached by the 85th Patriarch of Chan Buddhism, Chan Master Wu Jue Miao Tian.
The series of preaches will be focused on the true practice and realization of Diamond Sutra in the entire body-mind-spirit life system.

悟心

悟心


文章出處 : 台灣禪宗佛教會部落格



    ~摘自悟覺妙天禪師開示一文
    當修行進入靈修的階段,也就是要回到自性的階段;
    此時,不管在何時何地,都要讓「心」保持平靜,處於清淨的狀態。
    當然這需要自我訓練,每天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禪定時,
    都要能隨時「悟心」,並與師相印,這樣才能開悟解脫。

                              文/悟覺妙天禪師 

    「悟心」對修行來說是很重要的。悟心
    當我們在聽法師說法的時候,
    應該要以心來相印,要去悟心。
    即使只是一句很平常的話,
    如果你能夠因此而開悟,就可以將它轉為智慧;
    否則就是聽而不聞,沒有任何意義。
    換句話說,你要從「聽」、「聞」開始,然後相應而悟心;
    也就是對法師所說的法要有所開悟,
    而且平常就要開悟這些道理,那麼它就會化成萬法。
    因為當你「悟心」時,身心是統一的,也就是住位在自性;
    如果此時你對所聞之法有所悟,就能「一心生萬法」。修行要從這裡開始。
    此外,還要禪定。

    簡單地說,禪定就是一種「時空的超越」
    如果不經過禪定,就會受到時空的限制;
    因為我們都是生活在感官的世界裡。
    所謂感官的世界就是時空的世界;
    生活在時空的世界就是生活在一個蛋殼的世界裡。
    一定要經過禪定,才能出離到蛋殼之外,才真正與真實的世界接觸。
    否則,你只停留在無常的世界裡,根本無法得知實相的世界在何方,
    也不知道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所以,禪行者一定先要知道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心靈的歸宿,也就是要把握源頭。
    若能如此,必能在這一世成就,回到妙喜佛國

    如果你能體悟源頭在哪裡,進而掌握它,那麼不管師父在何處,你都會有感應。
    因為印心佛法是無相、實相的法門,是心靈與心靈的結合、
    心靈與心靈的通達、心靈與心靈的交感、心靈與心靈的相印。
    如果你在平日禪修時,都能保持身心愉快,
    隨時接到清淨智慧的本性,你這一世必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