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印心禪法體驗禪-禪的妙用 (7歲以上都可以來參加~~~)
請洽:新竹市科園禪修會館 (請先預約) TEL : 03-6669995;
E-MAIL : BC300@buddhachan.org

顯示具有 禪修問答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禪修問答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5月24日 星期日

禪修問答 | 坐禪為什麼一定要盤腿?

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禪修問答 | 請問「靜心」有什麼秘訣?我的心一直都靜不下來。

Q:請問「靜心」有什麼秘訣?我的心一直都靜不下來。
文章出處 : 禪天下 
A:禪定的秘訣「身靜而後心靜,心靜而後心定,心定而後天下太平」。大家可以按照這個方法來練習。


一定要讓自己的身體先靜下來,心才會靜下來。身定下來以後,就不要再動了,這樣心才能夠定下來。
等到心定下來以後,才會發現 意念靜止、天下太平,此時的意念是靜止的、和諧的、平衡的、統一的。這是入定的秘訣,要照這個方法去做,但不要用「想」的。
主答/悟覺妙天禪師

2014年11月2日 星期日

禪修問答 | 有什麼方法訓練自己專注脈輪?

Q:有什麼方法訓練自己專注脈輪?
A:專注脈輪就是將全部精神集中在體內的某處定點,是屬於內在的精神統一。

   如果一時做不到,可以先訓練自己「外在」的精神統一。
   以「一指禪」為例,左手輕輕握拳,伸出食指,雙眼睜開,不要眨眼睛,然後集中精神盯住左手食指的指間一分鐘,接著閉上眼睛(姿勢不變),看看會有什麼變化。有人會看到手指在冒煙,也有人會看到光,或是有酥酥麻麻的感覺...等等,這就是精神統一的力量。
   同樣的,你在把這種體外的精神統一,轉移到體內的脈輪,慢慢地就會有所感應。因為當物質與精神合一時,會產生一股力量,這就是生命的力量。把這股生命的力量集中在某一個臟腑,讓它充滿了氣,就可以重新獲得生命力,恢復它本有的功能,所以專注脈輪,可以強化器官功能。

2014年10月8日 星期三

禪修問答 | 什麼是「禪」?

Q:什麼是「禪」?
A:「禪」是印度話所翻譯的,在印度稱為「禪那」。其實「禪」早在幾千年前就存在,只是沒有制定出統一的名稱。自從印度第二十八祖,也是中國禪宗的始祖--達摩祖師來到中國嵩山少林寺,才正式將「禪」發揚光大。

「禪」狹義的說,是「靜慮」,「靜」就是靜止,靜止一切妄念,所謂妄念就是「不必要的思念」。
我們每天在忙碌的生活、工作中,想的事非常多(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人與事之間),產生不必要的妄念,我們應讓自己的思慮能夠靜止,把不必要的妄念清除掉。「慮」,考慮、思慮,就是禪宗的「參」。參什麼呢?參如何從事物通達真理,從知識通達智慧,從平凡到入聖,就是「參」,就是「慮」,這是狹義的解說。
「禪」廣義的說,是包括宇宙間的森羅萬象,一草一木、風吹草動、風雲氣流、雷電風雨,甚至地球、星球、整個虛空界,也包括我們日常生活工作。所以我們的思維、工作其實都離不開「禪」,一個人如果有禪的修養,就會覺得人生更有價值。
譬如說一杯水,一般人看來就是一杯水;如果一個修禪的人,有禪的修養的人,會想到這杯水能讓一位發高燒的人,充份地補充水份,可以救他的生命。所以,這就是「禪的精神,禪的應用」。當你對禪有所認識,也了解其高深的內涵,就可以完全地應用出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價值」,就看自己這一生怎麼發揮「人生最高意義」。有些人生  活、工作,都只是為著自己及家人忙碌;但有些人他會為了全國人民,甚至全世界人類來服務,那麼其生命價值就更廣大,可以包容一切,從這裡可以體會出「禪」的涵義。
主答/悟覺妙天禪師

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禪修問答 | 何謂「無生法忍」?

A:按字面上解釋,「無生」是指不起、不作諸行業。「法」指諸法空性,即是「真理」。「忍」俗解為忍耐、堅忍;但在佛家經典中,「忍」字含有「印證」與「任持」之意,即印證實相之理而任持不失,安忍不動。

法忍」者,指安安不動之殊勝智慧,契證「諸法空寂」。「無生法忍」就是不住一切處,其智慧能證究竟空寂實相。
《大智度論》上說:「無生忍,就是連最細微之法都不可得,何況大法!所以稱作無生。如是通達諸法無生無滅,得無生法,不作不起諸行業,就稱為無生法忍」。
修行上所謂的「無生法忍」,是超越了物質、精神的世界。如果這句話用在世法上,就是在事情還沒有發生之前,先考慮到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而不讓它發生糾紛或問題;或是不要讓一些人事物在心裡產生壓力,這是「無生」。
至於已經發生的,要設法去補救,將傷害減到最低、設法去解脫,這是「法忍」。舉凡一切都能在動念之前先想到「無生」、「法忍」,就是將佛法實際運用於生活當中,讓世法圓滿無缺。能做到無生法忍,就能做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主答/悟覺妙天禪師
 

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

禪修問答 | 請問修行要修多久?

Q:請問修行要修多久?
A:真正的修行是沒有時間的,不一定要修多少年才能夠成就,有些人也許修幾年,有些人修幾十年,也有人修幾百世,甚至修了千百億萬世,仍然不能成就,關鍵就在於你修的法是不是究竟正法。




所謂究竟正法,不是「人」的修行,而是「靈性」的修行。靈性無法以肉眼見,而人的外貌、思想及行為,是可以看得到、聽得到、感受得到的,但這些都是「相」,不是真修行。
真正的修行是靈性的解脫,是靈性現前,是讓靈性成就;所以修行不要一直停留在「人」的階段,應該要有覺性,要跨過「人」的層次,直接深入到「靈性」的修行。至於要怎麼修?只有在禪定中才能夠做到。
主答/悟覺妙天禪師

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

禪修問答 | 妙問妙答

妙問妙答 悟覺妙天禪師主答
文章出處: 台灣禪宗佛教會

Q:師父說,修行人要有修行人的樣子,那是什麼樣子呢?
A : 也許你會想,「等我先見性了,再去幫助別人一起見性」,如果你有這種想法,那就不是菩薩行,也見不了性。所以,你們在各地道場共修,也要希望所有一起修行的同修,都能一起見性,要有這種心。
以前我常說,「修行要超越自己,成就別人」,要把成就別人列為當前最重要的事,因為你讓別人成就,自己當然也會成就,所以不要害怕,不必擔心自己修行那麼久,卻先讓別人成就,自己怎麼辦?不是這樣的,你要能夠自我超越,而且去成就別人,要有這種慈悲心,這種愛心。
我希望在修行當中,大家都能有一顆慈悲的心,去教化別人,去影響別人;我想,如果每一個人,每一個修行人都能這麼做,這個社會一定會很詳和!
Q:禪修能改變命運嗎?
A : 簡單的說,人的「命」和「運」是兩回事,「命」是你生下來本有的意識,在佛學來講,「命」就是人類思維的第六意識。「運」會隨著時空流轉,際遇也會有所改 變,也是我們的潛在意識。印心佛法是清淨的法門,可以清淨第六意識,讓你有正確的觀念,你的作法自然能符合中道,「命」自然就可以改了。「運」其實是我們 的善惡業力,印心佛法的清淨力量可以讓「業」清淨,只要「業」清淨了,推動靈性運轉的善惡力量就會得到改善,命運也會因此而改變。
Q:師父曾說心要很柔軟,那麼要如何培養呢?
A : 當你能做到關心與體貼,愛心自然顯現,所以平時就要養成這種柔軟的心,貼切的心,溫馨的心,那麼善心、愛心、慈悲心,自然現前。
如果人人都能如此,每一個人的心就是淨土,地球就是淨土,就是佛國;所以我希望每一位同修,每一位禪行者,都能夠隨時注意自己的心是否柔軟,不要輕易動怒、起嗔心。
尤其是修行人,應該從「心」開始,要很有善心、愛心、慈悲心,這是很重要的;同時,還要能夠知福、惜福、造福;要能夠知恩、感恩、報恩,這是色身修行的功課,是修人格的圓滿,非常重要。
Q:要如何提升自己的靈性?
A : 簡單兩個字,就是「清淨」;只要清淨,就能提昇靈性。因為自性(靈性)本自清淨,祂是一道清淨的光,如果我們平常總是在想一些煩惱的事,心就會被這些俗事 困住。如何清淨?所以一定要每天都很法喜、自在,然後從禪定中去體會那種寧靜與安詳,並將它擴充到日常生活之中,這就是智慧。
Q:很多書都說,「行住坐臥都不離禪」,那我們在吃飯時,怎麼來體會禪的存在呢?
A : 你吃飯的時候就專心吃飯,工作的時候就專心工作,玩的時候就專心玩,這就是「行住坐臥不離開禪」。不是說當我在玩或工作的時候,我又想到禪坐,要怎麼樣來打坐,這就不對了,就離開禪的意義了。
工作的時間專心工作,坐禪的時候專心坐禪,禪定的時候,就不要想到一些玩的事情,否則雖然你是坐禪的姿勢,但你不是在坐禪。「禪」,真正的意義,是要掌握一件事情的核心,掌握它的要領,就八九不離十了。
Q:什麼是開光?
A : 所謂開光,是開啟宇宙生命之光,開佛菩薩的「法身之光」,就是請佛菩薩的法身住位。所謂法身,是佛的三身(報身、法身、應化身)之一,祂是一種光身,遍諸 法界,代表著宇宙的大智慧、大生命力。也許我們以凡人的肉眼看不到什麼,但是有一天,當你天眼開了,或是心眼開了,你就會發現殊勝之處。
Q:禪定要如何才能”定”,如何能讓自己放空,有時注意力集中在法眼或智慧眼,但一陣子又會飄移至它處...
A : 禪定的秘訣是「身靜而後心靜,心靜而後心定,心定而後天下太平。」身體要先靜下來,心才會靜下來,心靜下來後,才能入於定,心定下來後,才會發現意念是靜 止的,這時就入於空,所以,空不是刻意去放空的,而是意念到達一種和諧、平衡、靜止、統一的狀態,這不是用想的,您可以依照這種方法來練習。
Q:如何才能印心?
A : 不是你的思維所想的跟哪個人相印在一起,如果這樣想就落入了印相法,我們心靈裡面有一個最清淨的自性本心,每個人都有,而且都一模一樣。但本心之外,卻有 個具足各種思維的人心,這個具足各種思維的心,要與裡面的自性本心,心心相印,就是印心。如果你能與本心相印,當然就是在定中,因為本心是如如不動,光耀 大千,你若能相印本心,就會有不可思議的大智慧力與大生命力,從本心中展現出來。

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

禪修問答 | 禪定要如何才能「定」?


禪修問答 | 禪定要如何才能「定」?

文章出處 :  禪教會


問:禪定要如何才能「定」?如何能讓自己放空?
  如注意力集中在法眼或智慧眼,但一陣子又會飄移至它處,
  如何能有效的克服 (多練習外是否有其他的方法?)

禪意圖  
根據悟覺妙天禪師的開示,禪定的秘訣是
「身靜而後心靜,心靜而後心定,心定而後天下太平。
身體要先靜下來,心才會靜下來,心靜下來後,才能入於定,
心定下來後,才會發現意念是靜止的,這時就入於空,
所以,空不是刻意去放空的,
而是意念到達一種和諧、平衡、靜止、統一的狀態,
這不是用想的,不妨依照這種方法來練習。
禪修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