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印心禪法體驗禪-禪的妙用 (7歲以上都可以來參加~~~)
請洽:新竹市科園禪修會館 (請先預約) TEL : 03-6669995;
E-MAIL : BC300@buddhachan.org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心得分享|尋師訪道37 載 終遇明師傳心印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網站

作者:原文/覺妙妙明 口譯/周呈霙




我是覺妙妙明,今天要與大家分享,悟覺妙天師父傳我佛心印的經過。但無相的傳法,真的無法用語言文字形容,也不是大腦意識所能理解;它幾乎不可能透過文字或意識來傳達。所以,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手持蓮花,看看是否有人會破顏微笑?

佛傳心印 脫胎換骨
在悟覺妙天師父傳我佛心印的當下,首先,我看到非常強烈的紅光,然後轉變為綠光、黃光和金光,最後變成極其明亮炫目的白光。因為實在是太亮了,我雖然可 以感覺到,但卻無法直視。而且當時在我內心所發生的變化,也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但我明白,這些改變對我所產生的影響,讓我變得更有能力去幫助他人;而我也 很樂於去和別人分享。

蒙悟覺妙天師父傳佛心印之後,每當面對生活中所接觸到的人,我都可以清楚地看進他們的內心,甚至靈性。例如,當我講話或授課時,可以清楚地感應到對方的心門是否敞開,樂於接納更多的教導;或是緊閉心門,充滿懷疑、恐懼及挑戰。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威剛董事長陳立白的紓壓良方 - 禪修

資料來源:網路blog文章(2013.10.11)

威剛科技董事長,是我們的師兄,是悟覺妙天師父遭逢法難之際,不受媒體刻意操作、惡意報導影響,仍然堅定支持著妙天師父的大護法。前陣子有幸跟陳立白師兄聊了幾句,沒有大老闆氣燄高張的習氣,只有沉穩、果斷而謙和的態度,真的個人非常欣賞的一位社會成功人士!

翻了禪天下第102期,正好有陳立白師兄的報導,身為上市公司的大老闆,紓壓這件事,師兄有一番很棒的見解,看完便可知,禪定對於紓壓有多麼棒的幫助!截錄其中幾段分享:


陳立白強調,修行並非消極的遁入空門,而是幫助我們更積極地經營人生,將自己所能服務的對象,更拓展到全體人類;不僅自己提升、超越,也造福更多人。

定期練習放鬆,讓你更長壽!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2013-05-06 Web only 


在忙碌的工作行程中,懂得適時放鬆是非常必要的,不僅是為了舒緩壓力與焦慮,更重要的是為了自己的健康著想。專家研究顯示,平時懂得放鬆的人,將會改變體內的基因,擁有更健康的身體。

根據《時代》雜誌報導,哈佛醫學院教授赫博特.班森(Herbert Benson)最新的研究顯示,平常有進行放鬆練習(例如深呼吸、瑜珈、靜坐等)的人,會促使體內基因的改變,對身體帶來以下4大益處:

1.維持細胞所需能量:時常進行放鬆練習的人,粒線體的活動較為穩定。粒線體(mitochondria)是人體細胞內的重要成分,主要是負責提供細胞能量。如果粒線體維持穩定,會讓人覺得比較有精神。

2.促進細胞能量的新陳代謝:身體放鬆之後,會增加胰島素的分泌,改善細胞能量的新陳代謝,有助於細胞吸收葡萄糖與粒線體,取得需要的能量。

3.留住年輕,延長壽命:如果平時有進行放鬆練習的人,體內染色體中某一段稱為「端粒」的DNA會較為穩定,避免細胞快速老化與死亡,不僅可因此保有年輕,還可延長壽命。

4.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適時的放鬆可有效減緩導致細胞發炎的基因的活動力,降低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吳凱琳編譯)

原始來源:Relax: It’s Good for Your Genes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人類大腦構造和功能

資料來源:英文學習網站文章

人類在學習任何的東西,都是靠我們的腦袋來運作,我們的腦袋將會決定我們學習的成效和速度,所以在談論如何學習英文以前,我們首先要了解我們人類大腦的運作方式。

人類的大腦可以分為幾個主要的部分:1.腦幹、2.小腦、3.邊緣系統 、4.大腦。






1.腦幹

位於頭顱的底部,自脊椎延伸而出。控制人類許多的基本功能,包括呼吸、心跳速度和直覺。也就是我們的生命中樞。我們一般人沒辦法控制這一部分的腦部活動。但有聽過受過高度訓練的運動選手,可以控制心跳的速度,但這是非常難加以訓練的。

(1)延腦:自律神經的反射中樞心搏、呼吸、血管舒縮、吞嚥、咳嗽、嘔吐等反射中樞。

(2)中腦:含有視覺和聽覺的反射中樞,例如:瞳孔遇光縮小(瞳孔反射)、耳聞聲側頭。

(3)橋腦:可將神經衝動自大腦傳至小腦,含有呼吸調節中樞。

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

禪修要怎麼修?

資料來源`:台灣禪宗佛教會網站 
 
文/ 悟覺妙天禪師


為什麼很多修行人修了半天卻不能成就?就是因為他們是用知識、用「人」在修,所以再怎麼修,也是那些知識。等到離世以後,佛法也隨之消失,這樣當然不會成佛。

修行要有清淨心、平常心、圓滿心、包容心。

修佛的目的是修靈性的解脫自在,可是靈性看不到,也摸不到,要怎麼修呢?就是要禪定。只有禪定才能將色身與意識褪除,直接進入靈性層次。也就是在身、心方面,自我解脫,自我超越。

修行的第一步,先要強化身體的功能,讓生命體可以維持到相當的年齡,而且很健康,這樣才好修行。比方一般人大約是五十歲開始老化,禪修以後,應該要設法讓自己的生命機能到八、九十歲,甚至一百歲以上,才出現退化的現象。

精神(意識)方面的毛病也要突破,最簡單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有心結,要培養「宇宙觀」的心態。所謂宇宙觀,就是宇宙眾生平等。因為在宇宙間, 眾生都是共同的生存、共同的享受、共同的繁榮。要存著這樣的心態,不要排斥任何人或眾生。所以,即使是惡魔,佛也是要超度的,因為眾生平等。


明心見性

悟覺妙天禪師每週一開示  明心見性


文/悟覺妙天禪師(摘自禪的造化力 禪天下出版)
明心自能見性,見性自能見佛
明心見性—明心自能見性,見性自能見佛。所以明心就是心開,心要能夠開,就是心解脫,心要能解脫,就一定要先開悟、放下才能解脫,一步一步地,循序漸進。

修行要先參自己,參了自己以後,對於人生才有一個正確的見解。釋尊當時離家修行的時候,他先觀十二因緣,從一個人,怎麼來、怎麼去,怎麼生、怎麼 死,就是生老病死這些種種的變化,他去參這個。因為釋尊在宮裡的時候,他看到那些老年人的苦、生病人的苦,所以心裡生了慈悲心,才開始來參人生,參悟如何 解脫生死。

一個人從「無始」,從沒有開始,這個人的因緣,是因父母親的緣,一般書寫的是「緣」,不過認真的講起來,應該是「因」,因父母親的因,夫妻關係的 因,因自己跟父母親的緣,而有了自己,這是無始。這個無始就是靈體,一個小宇宙生命的小單位,這個無始也就是無生,無生無滅,我們跟自己的父母親結了因 緣,在母親的肚子裡慢慢地成胎,就是「名色」,成胎以後,慢慢會長五官,還有慢慢會有反應,這是十二因緣裡面講的「六入」。懷孕十個月生下來,就跟這個世 間接觸,就是「觸」,然後母親幫他餵奶、幫他洗澡、幫他穿衣服、父母親關心他,很多的親戚朋友關心他、接受他,這是一種「受」。

色受想行識
五蘊就從色受想行識,一個人的人身、肉體,能夠感受開始,一直在接受,接受以後,會有所選 擇,等到一天一天的長大,會選擇要愛什麼,要愛身邊的媽媽,愛經常接近的人,看到很親近的人會笑,看到生人會哭等。從能夠接受、曉得愛,加上年齡不斷增長 而產生的變化,這是釋尊所觀「人」的成長過程,隨著年齡的成長,曉得喜歡的東西,就會去要,就是「取」,去取得。

那麼「受」呢?受是被動的,因「愛」而「取」,是主動的,就是五官意識跟外界的反應,因需要、喜歡而取,這愛取之間,往往有些東西是可以如願,有些 事情是不能夠如願的,於是有了七情六慾的變化。當要不到東西,或不能完成事物的時候,煩惱痛苦就隨著愛取而來。何謂「有」呢?愛取以後就是有,例如男女到 了相當年齡的時候,會想交異性的朋友,有喜歡自己的對象就結婚,結婚以後就生孩子,生孩子以後業又來了,生了這個「業」,又有很多的麻煩。慢慢隨年齡的成 長,為了生存要生活,要努力工作,那麼身體也隨著年齡衰老而會退化,開始變異或生病,生病帶來病痛或者因為經濟關係、人際關係,也會產生很多的煩惱,這種 煩惱痛苦直到病死,就是身為一個「人」一生的變化。


御風而上 用智慧開創人生



人生際遇是否總是不如心中的期待
你對未來是否經常感到徬徨與無奈
其實你值得過更好的生活
透過 張博士 的分享開啟智慧
為自己揮出逆轉人生的全壘打

講師張家文 博士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研究所 博士
達興材料 PI產品開發部 工程經理
泓瀚科技 研發二部 處長
專利液晶配向液 發明人

時間 : 12/15() 下午2:00~4:00
地點 : 新竹市 科園禪修會館 
       新竹市科學園區工業東二路155D
       (科技生活館5)
電話:03666-9995(請事先報名哦!)

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

大愛與無我

資料來源:台灣禪宗佛教會網站

【悟覺妙天禪師開示集】大愛與無我

本文摘錄自《禪的真如世界》

 要做到圓滿只有一個條件,就是「愛」。一般人的愛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僅止於自己的家人或是認識的朋友;這樣的愛只是一種小愛。

舉例來說,如果把一塊石頭扔進池塘裡,水面上的波紋會一直向外擴展。「愛」也是如此,它會隨著智慧的增長而不斷向外延伸。當你的「愛」能夠從自己的家庭擴充到社會、國家、全世界,甚至與宇宙同體的時候,就是到達了禪的世界;這樣的愛就是大愛。

而此時的「我」就是「無我」,可以包容一切,因為你的心就像宇宙虛空一樣,有無量的包容心,能夠包容萬物。

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禪定的奧妙

資料來源:台灣禪宗佛教會網站

悟覺妙天禪師於1993. 3. 23 國有財產局演講

禪定有很多的奧妙之處,當然這要經過長時間的自我訓練。尤其要注意,不要在禪定時還想其他的事情,要放下一切,要下這種決心。

其次,身心盡量放輕鬆,這是進入禪定的要領。否則,雖然你的「人」在打坐,但心裡還想著事情,坐了也等於沒有坐;要身心配合,才是禪。

禪是統一的、是平衡的。所謂平衡,就是沒有對立;沒有對立,就沒有鬥爭;這就是禪的智慧。如果我們能將禪的智慧應用於生活,人生將會非常出色。

我們在禪定中,可以參很多宇宙間的真理,參宇宙間的生命是從哪裡來。比方我們來參參為什麼花會有生命力?因為它從土裡取得養份,或是經過人工的栽培,所以就開出與它本性一樣的花。

也就是說,玫瑰花的種子不可能會開出茉莉花來,一定還是開出玫瑰花;這就是真理。如果我們想要改良它的色彩或大小,或是改變它的生長環境,就要從它對氣候、土質……的習性來著手。從這個例子可以發現,生物為了要求生存,適應環境的能力都是很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