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高曼為心理學博士,曾任教哈佛大學。1995 年出版《EQ》(情緒智商),造成全球熱銷 500 萬本,被翻譯成 40 國語言,獲選為《時代雜誌》最具影響力的 25 本企管書之一。

今年 68 歲的高曼,從大學時代起每天練習靜坐,他的個人經驗和科學研究都肯定,靜坐有助專注力。他在最新著作《專注的力量》中,探討 3C 產品充斥的分心時代,專注力的重要和影響,以及和情緒教育的關聯。
在 2014.04.08《親子天下》雜誌  55 期的獨家專訪中,高曼憂心這一代孩子「在有史以來最容易分心的環境中長大」,專注力愈來愈薄弱。但也帶來好消息,專注力就如同「心智肌肉」,是可以訓練和鍛鍊的。他指出,專注的練習,有助於情緒穩定,並可加速情緒技巧的學習。

Q4:你最新出版的新書名為《專注的力量》,這個議題和情緒有何關聯?
我的寫作通常根據最新科學發現,這兩、三年我讀到許多用不同方式探究注意力的研究。的確,這一代孩子在一個人類有史以來充滿最多讓人分心事物的環境中長大,注意力愈來愈弱。各式各樣的科技產品,讓我們愈來愈分心,無法專注進行手邊的工作,或專心對待他人,因為想要做手邊工作以外事情的衝動愈來愈強,連大人也不例外。注意力不足,已經成為常態。
對線上遊戲成癮,每天花很多時間傳簡訊、上臉書、互動聊天,這是全世界的問題。在這個「分心時代」,我們必須非常強調、更刻意的教導孩子學會忽視分心事務、專注的技巧,因為注意力愈集中,做任何事的表現都會更好。
我看到注意力真是情緒的一部分,注意力有三種:聚焦於自身、聚焦於他人、聚焦於外在世界。而情緒教育的第一部分關乎自我覺察、自我管理,就是「對自身的專注」;第二部分強調同理心、社交技巧,則是「對他人的專注」。教導孩子覺察到自己已分心、立刻再把注意力帶回目前正在做的事上來。這是一個關鍵的能力,重點不在要你專心,而是要你在分心時立刻把注意力找回來,這個練習會強化腦部注意力迴路的連結,而這個部位,正好就是平靜壓力情緒的那個部位。我認為,情緒管理的下一步,就是訓練專注技巧。
(原文略)...
根據一項內在復原力計畫的研究,孩子透過呼吸練習強化專注力,他們學會其他情緒課程技巧的速度將加快一、兩年。隨著孩子的年齡成長,這個訓練可以加深加廣,讓挑戰更難一些,例如七年級的學生你可以要求他們練習呼吸靜坐十五分鐘。

Q5:但這一代年輕人常以能夠一心多用的多工(multitasking)為傲...
一心多用的多工是一種迷思。科學研究證明,你不是把你的專注力同時「分割」在很多件事上,你只是很迅速的將注意力從 A 轉換到 B。當你轉到 B 又轉回來,其實你已經喪失了當下,得花更多時間重拾原本的完全注意力,比你持續專注在 A 還要久。所以一心多用是一個謊言。
我們的專注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只能一次專心在一件事上。大家常忽略,專心會帶來一種愉悅和享受,特別是你專心到不需努力、無意識、反射的境界時,例如看一本好書、好電影,大腦喜歡這樣的狀態,所以會企圖專注。
(原文略)...
「正念革命」講的就是細膩的控制我們的注意力,而非被科技控制。察覺到你被科技引誘、分心了,然後把注意力再帶回來,這是我們心智目前最大的戰場。很多公司將正念靜坐帶到職場,是一樣的理由,因為經過練習,人的壓力會減少,更能專注。

Q6:現在很多大人本身就是「認知超載」的 3C 產品重度使用者,該如何教導孩子?
我們要給自己劃定界限,不讓科技入侵我們的關係,尤其是父母,不要讓 IPad 變成小孩的保母。你必須全神貫注在孩子身上。全神貫注,就是愛的表現。我們愈專注在孩子身上,他們就會長得更好。
(原文略)...
我們可能需要倚賴一些很古老的方式來幫忙,例如把 3C 產品放一邊、專心在你身邊的人身上。或者練習靜坐,研究強烈顯示,靜坐有許多好處,對中小學的孩子當然也有幫助,但必須要用適合年齡的方式,讓他們願意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