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印心禪法體驗禪-禪的妙用 (7歲以上都可以來參加~~~)
請洽:新竹市科園禪修會館 (請先預約) TEL : 03-6669995;
E-MAIL : BC300@buddhachan.org

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禪心宇宙觀

禪心宇宙觀

文章出處 : 禪天下


週一, 11 四月 2011 11:17
文/悟覺妙天禪師
眾生同源 平等無二
大家可以想想,我們所生長的地球是從哪裡來的?宇宙中的行星是從哪裡來的?生物是從哪裡來的?人是從哪裡來的?眾生是從哪裡來的?佛菩薩又是從哪裡來的?
整個宇宙本體有一定的生命本源,也就是生命母光;如果沒有生命本源、生命母光,就沒有眾生。從這裡可以瞭解,什麼是眾生平等,什麼是眾生皆有佛性,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不會有分別心。
法身分化 萬物之源
整個宇宙體是以阿彌陀佛為代表,阿彌陀佛象徵佛的報身,包括一切宇宙體、一切生命來源,我們都是來自於這個無生無滅的宇宙母光、生命本源,每個眾生都一樣,都是阿彌陀佛的一部份。
所謂「宇宙以阿彌陀佛為代表」,不是指「整個宇宙只有一尊阿彌陀佛,我們都是從阿彌陀佛分出來」的意思,是指阿彌陀佛是整個宇宙本體,當你見證到佛的境界,就會明白,整個宇宙是如何形成、如何變化的。
整個宇宙的變化,都源自於宇宙本體的母光,也就是從阿彌陀佛分化出來的,這就是法身,從宇宙本體(阿彌陀佛)不停生出法身;有了法身以後,才有生命體;整個宇宙就是這樣一直變化出來的。所以修行要從眾生開始,先回到法身世界,而不是直接回到報身(阿彌陀佛)世界。
一般人認為,往生以後,要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去,所以要唸阿彌陀佛,因為我們都是來自於那個世界;這種說法固然不錯,但必須先要見證法身世界(法身世界是以藥師琉璃光佛為代表),就像太陽普照一樣,先有太陽,才有生物。
自然能量 生生不息
至於人從何處而來?眾生從何處而來?其實不管是日光、空氣、水、土,還是虛空(所謂的「地、水、火、風、空」),所有眾生都是一樣。
以人和動物來說,是在父母陰陽結合之後才生出來的,來到人間以後,從孩童時期到長大成人的成長階段(動物則是生長到成熟時期),他所攝取的食物及養分,都是從光能演變而來,也就是從日光、空氣、水、土地、虛空(地、水、火、風、空)而來。
最後當色身滅度(死亡)以後,又回到虛空界,回到「地、水、火、風、空」。由此可知,我們是從「地、水、火、風、空」而來,所以體內也有「地、水、火、風、空」。
換句話說,就是由父母親承接大自然的生命能源以後,生下我們,而我們再去接受這些資源,然後又傳給下一代,生命就這樣一直延續下去。
修行目的 回歸本我
然而,我們來到人間以後,以及其他很多眾生,就不停的流轉、輪迴,如何才能讓自己回歸呢?本來我們來到這裡,是要讓宇宙更加美化,可是事實上,卻不能依照佛的本意,這是因為環境變化的緣故。
因為在大氣層中,在虛空中,有祥和的氣流,也有不祥和的氣流(譬如颱風、水災...等),人們受到這些環境變化的左右,心改變了,開始去追求色身的需求,不再是原來那顆清淨的本心。
所以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把我們不知道的、過去所造作的業,在這一生這一世以功德來彌補,即使生活過得辛苦一點,也沒有關係,重要的是,要多行功德,把過去所欠的債務(業障)都圓滿結束。
靈性同體 眾生平等
因此,我們要透過修行得到智慧,師父會幫助大家,告訴你如何修行,如何回歸。那就是要先找到法身,當你找到以後,報身會立刻來會合,因為法身來自於報身。
當你成就的時候,會發現整個宇宙體都是法身,所以說「法身遍諸法界」,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祈求觀世音菩薩時,可以「千處祈求、千處應」,因為觀世音菩薩的法身遍諸法界,整個虛空中都是觀世音菩薩的法身,就像空氣中充滿無線電波,所以可以打行動電話,雖然看不見,但確實存在。
這虛空界的一切,都來自於一個母光,所以,雖然我們都長得不一樣,但靈性都來自於同一個宇宙本體,所以說「眾生平等」,道理就在這裡。

圖片來自網路

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你腦內的兩個世界Jill Bolte Taylor

文章出處 : 天下文化

吉兒.泰勒 《奇蹟》作者
1996年的冬晨,哈佛大學腦神經科學家吉兒.泰勒,
左腦血管突然爆裂,她嚴重中風了,當時她才
37歲。
但是泰勒沒有被擊潰,她憑藉著自己對大腦的了解,用右腦解救了左腦,
八年後,她奇蹟似的完全康復,巡迴各地演講。
2008年獲選為TIME雜誌百大人物。

吉兒.泰勒(Jill Bolte Taylor)。腦神經解剖專家。美國印第安納州立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因為哥哥患有「精神分裂症」,而走上腦神經醫學研究之路。曾為哈佛大學的腦科專家,在美國精神疾病聯盟(the National Alliance on Mental Illness, NAMI)服務,37歲盛年中風,親身經歷與病魔搏鬥的數年,運用自我專業的醫療知識恢復健康,且巡迴各地演講。
 
吉兒‧泰勒:我以屬於右腦的心靈意識,全心相信《奇蹟》將會從你們的手中,流傳到其他能因此受益的人手中。
十年前,我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從事研究,並指導年輕醫生有關人腦的知識。但是在1996年12月10日,我給自己上了一堂生死課。
那天早晨,我經歷了一種罕見的左腦中風……在那短短四小時內,我透過腦科學家好奇的雙眼,看到我的腦袋如何一點一滴的喪失處理資訊的能力。
兩三個小時後,我已經不能行走、說話、閱讀、寫字,甚至連自己的生平都想不起來……
我堅持寫這本書,是為了我們社會裡,即將在今年經歷中風的七十萬人(以及他們的家人)。
這是第一本由罹患嚴重腦溢血、竟然完全康復的腦科學家,所寫的書。
我在想,只要有一個人是因為讀了〈中風那天早晨〉那一章,而認出中風徵兆,並向外求救,那麼我在過去十年來的努力就值得了。
如果你認識罹患過中風、或其他腦部創傷的人,那麼本書中關於復健的篇章,或許就更格外值得一讀。
最終,我也將帶你進行一趟非比尋常的旅程……這是我進入右腦意識的旅程,在那裡,我被包裹在一團深沉的內在祥和裡……漂浮到一個令我覺得天人合一的境界。
我終於了解,我們如何能經歷那種「神祕的」或是「形而上的」經驗,……內心的洞見因而產生。
我期望各位都能享受這趟旅程!

莫震堯(美國Google公司員工) 禪修心得

覺妙廣明:回歸靈性歸宿

文章出處 : 禪天下


週二, 23 十月 2012 14:23
進入了禪修世界,我重新認識了自己,化解了以往固有的執念。不僅帶來身心靈的圓滿,也清楚人生志業就是修行,以求解脫與成就。


文/覺妙廣明(莫震堯)
還記得六年多前,我還在美國南加州大學攻讀博士班,因為一封學生會寄來的禪修班 E-MAIL,開啟了我的禪修之路。回想當初入門的經過,我真心地認為是因緣具足,才有幸接觸「印心禪法」。
猶記得當初接到禪修班的資訊,正巧遇上我回香港兩個禮拜,而錯過一開始的課程。不過當我一回到美國,對於禪修班的課程還是躍躍欲試,於是在張逸屏師姐的帶領下,我開始了修行之路。
在剛學禪坐的初期,其實我並沒有特殊感受,不過因為在禪定過程中,讓我感覺清淨、法喜,所以我很珍惜每次禪修的機會。
經過一個月的時間,慢慢地開啟名色,也逐漸有所感應,接到源源不絕的能量充滿全身,對於身體與精神方面幫助很大。後來,我搬到洛杉磯時,也持續到道場共修。
破除我執 靈性蛻變
修行帶給我最大的改變,就是破除了我的「執著」。
從小到大,我們習慣用「意識」來學習,用「意識」來判斷,但是自己知道的其實很有限,僅以自己有限的知識來衡量事物,就會有偏見;有了偏見,就容易產生衝突或摩擦。
但是,開始禪修後,我重新地認識自己,漸漸地,原本蘊藏於心中的罣礙,也在禪定中開悟,而得到解脫。
以前我常以自我為中心,所以很容易與人發生對立或衝突,不能觀照整體局勢。但是在禪修後,我開始會檢討自己,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更學會謙虛與圓滿。愈是走在修行的道路上,愈是發現「謙虛與重新學習」的重要與可貴。
唯有智慧 通達真理
不僅是「我執」的無明,我還陷入了所謂「法執」的知識障礙。
在接觸禪修一段時間後,我開始各方涉獵宗教書籍,而當洋蓮師姐談到,禪與佛法觀念中的「因果」觀念時,心中開始產生疑惑。我是學科學的人,偏重物質方面的科學證明,一開始接觸因果觀念,我起了疑惑,這不是迷信嗎?
當時起了抗拒之心,甚至想要放棄修行,但因另一朋友對禪修很感興趣,才又牽動我再去上課,也讓我明白,人生的命運的確與累世的因果息息相關。
因為接觸了「印心禪法」,我了解到唯有通達智慧,通達真理,才能將事情處理得十分圓滿,因為是用心眼,用智慧來觀看,才可以看到真正的真相。
愛與包容 法喜自在
禪修以後,我的氣質轉變了,凡事更看得開,不會處處與人計較,做人處事上也比較不會以自我為中心。心中開始對周遭的人有了愛心與包容,心境也漸漸地愈來愈快樂。
禪修的人必須要有好的指導老師來指導,才能真正得到禪的超生命力與超智慧力,否則靠不明究竟的老師來教,或是自己看著書本來學,只能學到皮毛,而得不到禪的究竟,更不能突破生理與心理的障礙。
最重要地,我逐漸了解自己為何要來到人間,「就是要修行成佛」。因為明白人為何而生,就可以把握人生的方向。
現在,修行是我人生的第一要事,生活、家庭與工作則放在第二位。尤其,當智慧圓滿時,自然能將修行、工作、生活都圓融一體。
出處:《悅禪於心2》

科學研究證實:禪定可以開啟大腦潛能

科學研究證實:禪定可以開啟大腦潛能
文章出處 : NowNews 雜誌櫃
2012/01 月號
禪天下/提供

文/中國醫藥大學中醫所 許晉銓教授



自從一九七○年代,腦神經科學家開始從事禪修高僧的研究,並獲得了驚人的成果後,科學界對於禪定如何調控大腦活動,充滿許多想像與好奇。

隨著腦神經科學相關研究技術與儀器的推陳出新,禪定中產生的神秘力量已被科學家逐一的科學量化,讓這人類原有的心靈力量與訊息可以得到解碼。

根據今年六月,美國奧瑞岡大學Michael Posner教授與中國大連科技大學唐一源(Yi-Yuan Tang)教授,所共同發布的新聞稿顯示:經過每日二十分鐘密集的禪定練習,大多數的成人都可以在一週後迅速地提升注意力,並有效地控管壓力、焦慮與疼痛。

他們的研究報告也顯示【註1】身心專注的禪定練習與一般放鬆呼吸,對於大腦的調控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也突顯出「身體」與「心靈」的連結,是實質提升腦力與改變生理反應的重要關鍵。

此次的研究方法,有別於一般直接測量禪定大師的腦部運作模式,而直接採用一般藥廠在測試臨床新藥的方法,隨機取樣與分群練習,因此參與此計劃研究的測試者本身之前都不曾練習過禪定的方法。


Posner教授是腦神經科學界的權威,長期致力於研究大腦如何控制人的意念與專注力,在完成該項研究後驚艷的指出:「這是我第一次參與東方禪定學的相關研究,但我相當驚訝這種禪定練習可以有如此正向的效果!」。

藉由MRI腦部影像分析的結果顯示,受測者在經過身心專注的禪定練習後,可以開啟腦部不同區域神經元間的連結。

Posner教授解釋道:「禪定的練習需配合許多身心專注與調息、盤腿抗酸痛麻…等多樣的動作,會迫使腦部不同區域的神經元相互協調運作,這些新的神經元間的連結與調控,可以幫助我們的大腦運作更有效率。」這些研究結果也可以充分解釋,爲何在短暫一週的練習就可以改造我們大腦的神經調控系統。

位於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同樣也是從事「大腦與心靈」研究的科學家Clifford Saron指出:「現在是我們詢問禪定練習的功效,是否也對一般人都有所助益的時候了,同時也是我們進一步確認,何種的禪定練習才能對沒有經驗的初學者有真正實質的效用。」

我們可以預期,未來禪定健身的好處,不再只是修行人或出家眾獨享的智慧了,忙碌且家庭、事業兩頭燒,生存壓力大的現代人也可以藉由禪定的練習,就達到活腦又抗壓的功效,只要找對禪定的方法,一個禮拜就能見效,這對時間忙碌的都會人真是一大福音!

【註1】相關研究成果於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發表:Tang YY, Ma Y, Wang J, Fan Y, Feng S, Lu Q, Yu Q, Sui D, Rothbart MK, Fan M, Posner MI. (2007) Short-term meditation training improves attention and self-regulation.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04:17152-6.

許晉銓。小檔案
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副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人類遺傳中心研究員
亞洲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兼任副教授

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

禪修問答 | 修行如何轉變心境?

禪修問答
文章出處 : 禪天下電子報
Q:修行如何轉變心境?
A:如何轉變?就是讓自己的心裡自在,心靜下來就可以自在,自在以後才能夠生起歡喜心。
  

修行人一定要能夠做到這樣,才算是真修行,而不是光在那裡看經唸佛,心卻一點也沒有轉變,這樣不算修行。
修行要從心入門,要從心裡面改變,把心裡面的一切污染完全解脫,這才是修行。你能做到清淨解脫,在修行上就很不錯了,因為你可以體會真正的正法是甚麼。修行後就會有這種智慧,所以修行是非常重要的。
主答/悟覺妙天禪師


護腦有方 點亮大腦靈光!

護腦有方 點亮大腦靈光!
文章出處 : 禪天下電子報
腦中要處理的資訊猶如一條盤根錯節的高速公路,壓力及生活上的不良習慣,都會左右大腦的活動,造成大腦與身體的負荷。透過中西醫與禪修觀點,學習如何保養大腦,維持腦力吧!



文/高毓霠 
保健篇

你的大腦 累了嗎?
許 多人因為睡眠時間不足、品質不佳,或是早上起床時,沒有給大腦足夠的醒腦時間,匆匆忙忙出門,腦袋一片混亂。再加上壓力大、外食造成的營養不均衡。長期下 來,容易造成腦力受損,甚至提早退化。當精神飽滿時, 腦力就像每個月初一、十五的滿月, 非常有彈性,能夠承受內外在所面臨的種種生活要求。
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同時也是臺大醫學院精神科教授胡海國表示,「要保持好的腦力,就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很多人感覺壓力大、無法放鬆, 這與生活習慣不良、思考模式僵化有關。
5個方法,幫助你從日常生活中,好好磨亮已經生了銹的腦袋吧!當然避免抽菸喝酒、暴飲暴食,以及不要熬夜或過度用腦,也都是保護大腦,維持腦力的重要原則。
方法 1 均衡飲食
頭腦變靈光充分補充大腦的營養,有利於延緩衰老。大腦對血糖的高低非常敏感,當血糖太低,腦的供氧量會降低,人就會感覺疲倦、頭昏,因此補充足夠的營養,對於腦部的活化是有其必要性。

一般而言,葡萄糖是提供大腦能量的主要物質,能促進大腦活化。當大腦進行思考活動時,葡萄糖便會被消耗。想要維持腦部的高效率運作,應攝取足夠的醣類,可選擇雜糧麵包或高纖餅乾,但避免過多精製醣類攝取。
另外,舉凡豆製品、蛋類、金針菇、木耳、核桃、芝麻等食物,因含有亞麻油酸,為合成卵磷脂的主要成分(卵磷脂可讓大腦產生大量乙醯膽鹼,有助迅速恢復衰退的記憶力),對腦力保健有很好的幫助。深海魚或海藻類,富含大腦必須脂肪酸DHA、EPA。
至於以前老人家總停留「吃什麼就能補什麼?」事實上,任何食物進入人體後,都必須先消化,將蛋白質、脂肪、澱粉等營養素進一步分解,再依人體各部份之所需再重新合成。中醫師李彩鳳就表示,吃肝未必補肝,吃腦也未必補腦,反而還要擔心膽固醇過高的疑慮。
方法 2 運動活化腦細胞
根據研究顯示,人的大腦功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衰退到死亡。但是有許多因素能促進大腦的自我更新,鍛鍊身體就是其中一項重要因素。
瑞典研究者曾追蹤七十五到九十五歲老人的大腦活動,發現他們每天只要運動45分鐘,大腦白質(神經纖維)的下降率就馬上改善許多。

運動與大腦有直接的關係,透過運動可以增加大腦中新的微血管生成,製造胰島素生長因子,減少糖尿病風險,並增進心理健康與大腦認知能力。運動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及呼吸,腦細胞能獲得更多氧氣與營養物質的供應,代謝加速,自然也有助提升工作學習效率。

此外,運動能刺激腦幹,提供能量、熱情和動機,還能調節腦內神經傳導物質,改變我們既定的自我概念,穩定情緒,增進學習力。
方法 3 充足睡眠  恢復腦疲勞

當大腦持續處理某個主題而過度使用時,會出現「饜足」的現象。

適時讓大腦得到充分休息,可以補充腦神經細胞消耗掉的能量,並排除堆積的廢物,使大腦恢復功能,達到消除疲勞的目的。

當人在睡眠時,大腦皮層處於抑制狀態,體內被消耗的能量物質重新合成,能使經過興奮之後變得疲勞的神經中樞,重新獲得工作能力。

依禪修觀點來看,如何讓腦神經休息,不隨便耗損能量,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不需要用意識時,就把它空掉,藉由禪定讓腦徹底休息。許多人年輕時過份使用腦力,到年老時,腦汁不夠用,便得到老年癡呆症,這就是平時對大腦缺乏保養,未得到充分休息的緣故。

方法 4 保持樂觀 放鬆情緒

醫學研究指出,實質快樂能帶來長效、深層的滿足,甚至可以提高人體內的免疫力。因為當擁有快樂、幸福感時,一種叫做皮質醇的化學物質,在大腦中的含量就會減少,這也是為何樂觀的人比悲觀的人更不容易感受到壓力,主要是因為在他們腦內比較不會產生這種化學物質。

常保好心情不只是讓自己舒坦,更可節省較多腦力,用於從事其他心智活動,擁有精神健康的快樂生活。

方法5 適時勤動腦

雖然不宜過度用腦,應適當休息,避免造成腦疲勞,但這並不表示,就不需要動腦。因為適度動腦,是可以活絡腦部運轉,保持大腦的年輕。

腦部掃描的研究顯示,大腦幾乎時時處於整體活化的狀態,人的大腦為了生存,絕不浪費任何能量,因此可以多挑戰自己的心智,讓大腦神經元網路連結得更密集,才是真正的全腦開發。

科學家經常測試,發現勤用腦的人,大腦不易疲勞,腦神經細胞保養良好,儘管年齡增長,卻能避免老年性癡呆。當我們活用大腦的同時,腦內各種神經細胞間的聯繫會愈多,形成的條件反射也愈多,腦子就更靈活。

反之,若整天無所事事,無所用心,則會智力降低,且大腦容易萎縮和早衰。讓大腦神經元網路連結得更密集,才是真正的全腦開發。

禪修篇


透過禪定,在身心自然放鬆的同時,大腦也得到真正的休息。禪定結合宇宙大能量,讓身心靈三位一體,進而開發內在更高層次的潛能與智慧。
根據多項針對禪坐的研究指出,禪定時能超越睡眠的深度身心放鬆狀態,並能延緩老化、調節體內荷爾蒙、提升免疫功能、強化心血管循環系統、活化腦神經,是屬於一種自然之道。但最重要的,禪定可以停止意識活動,減少妄念,徹底的讓大腦獲得休息。
所謂的「意識」就是腦神經的活動,一個人從早上到晚上睡覺,腦神經都是在活動的狀態之下,就表示我們腦神經使用時間太長,會消耗很多能量。該如何讓它減少?甚至可以為我們所控制?就需要透過禪定的功夫來改善。
補充腦力 減緩老化
人的思想瞬息萬變,無時無刻不在思考,甚至晚上睡覺時,大腦也不一定得到徹底休息,所以老化的速度也就跟著加快。

人類的意識由腦神經、大腦與小腦構成一個人的思想行為,禪定不僅可將大腦與小腦的活動暫時停止,還能更深入活絡我們的「第三腦室」(在腦樑底下一個與玉黍蜀粒一般大,類似三角形的地方),在這裡面可以獲得寧靜、舒暢的感受與境界。

一般來說,大腦是學習知識、常識的地方,小腦則是配合身體及大腦的運作而有所動作,第三腦室則是直接進入智慧之所在。
在身心自然放鬆的同時,大腦也得到真正的休息。當大腦獲得充分休息後,會變得更清醒,也能很快發現許多生理的問題,敏銳的感受體內器官的健康情形。
禪定時,大腦會產生一種大磁場。科學證明,當一個人在禪定時,腦波會比較平穩,而愈平穩的腦波代表這股磁場愈強。所以當我們運用腦波時,就會產生能量變化。
在我們禪定中,把精神力全神貫注在腦波,就會變化成光波,這種光波可以消拭意識磁場。此外,禪定結合了宇宙大能量,能夠讓身心靈三位一體,進而開發內在更高層次的潛能與智慧。

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新竹市立文化局竹塹大學—竹蕙婦女學苑 活動紀錄

2014-9-18新竹市立文化局竹塹大學—竹蕙婦女學苑
覺妙萬明 /您也可以是大醫王 講座 活動紀錄
參加學員百餘人

門口義工熱情接待 


引言人:詹紀香校長


萬明師兄


中場休息問問題



體驗禪-腹式呼吸


 體驗禪心-詹校長陳小姐蔣老師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超越自己的第一步

【悟覺妙天禪師開示集】超越自己的第一步
文章出處 : 台灣禪宗佛教會


 本文摘錄自悟覺妙天禪師演講集「禪的真如世界」
要認識「真正的我」,就要進入禪定,入禪定是要經過訓練的,當我們用單盤禪坐的時候,可以坐一個鐘頭,用雙盤只能坐二十分鐘,但坐雙盤雖然只是二十 分鐘,卻比坐單盤一個鐘頭的效果還要好,為什麼?因為它加強了突破身體障礙的耐力。同樣地,雙盤坐一個月,超過單盤坐兩個月的效果。我們在超越別人之前, 先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原來的本能,然後自然能夠超越別人,能夠有更廣大的開創力,事業才能夠成功,學識的研究才能更徹底。
禪定盡可能要求自己坐上三十分鐘到一個鐘頭不動,這必須要靠毅力。然而,這樣坐著不動有什麼益處呢?就是要磨練你的心,降服內在浮動不已的心。如果有一天,你能夠真正依照內心的意志來行事,精神力量自然就會顯現。
悟覺妙天禪師開示:要認識「真正的我」,就要進入禪定如果你把這些精神力量轉移到工作上,全神貫注在思考上,就可以從定中培養精神統一,而這就是超越自己的第一要件。若能養成禪定的工夫,無論在任何環境都能適應良好。
再來就是意識方面,要能夠自我控制,自我掌握。一般人的心中都有很多妄念,即使把心拉回來了,還是會在瞬間再度產生新的妄念,所以做事時很容易被客觀環境所左右。因為你沒有超越意識的力量。
如果連自己本身的意識都沒有辦法掌握,那麼外在的生活、工作環境自然也就操控在人家的手裡,更不用說要掌握人生了。唯有能夠掌握自己意識的人,才可以掌握自己的生理健康,同時在工作上,也會表現得稱心如意。
修禪絕對不要自我設限,最重要的是開拓自己的思想領域,跟宇宙體合而為一。不要只停留在自己、或是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國家,這樣的格局太渺小了。學禪以後,你的心就要有禪的無量境界,要有無邊的智慧;而這種自我超越的力量與智慧,要從禪定中點滴地累積。

2014年9月14日 星期日

清淨身心業,真空見佛心

清淨身心業,真空見佛心
文章出處 : 禪天下
實修篇
人不能成佛,是因為身心業污染障礙,「真空才會看到光」,要看到內在的佛光,身心靈需皆得清淨,呈現純真無染的真空狀態,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每個人內在都有一顆「佛心」,所以,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卻因為人心所產生的各種業與心識,蒙蔽了光明的本心,才讓我們越來越遠離本有的光明智慧。
如何找到本心、找到那個光?「就像燈泡要真空才能發光」,黃淑姬表示,「佛是光,人來到地球的功課,就是要找到一條可以回到真空狀態的方法,見證自性智慧之光。」
如何真空?「清淨!將人的身、心、業都清淨,佛心、自性自然現前」她說。

身清淨


而人要得到解脫,先從「身」的清淨開始。
現 在人有個錯誤觀念,認為要讓身體健康活力,就要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其實不盡然,覺妙宗明表示,人透過間接的食物補充能量,吃進去物質後,進入身體產 生化學能,再轉化成生命能,「這樣補充能量速度太慢,且因人體結構的限制,吃進去的食物能真正吸收的太有限,大部分是排出身體外」。
隨著歲月不斷向前,每個人的生命能量像電瓶一樣,逐漸地消耗,如果不懂得充電,等待生命能量消耗殆盡,生命也就結束了,所以懂得補充生命能量很重要。
如何補充能量呢?去看看大自然吧!大自然具足了無盡能量,像神木可以活上百年千年,人是大自然的一部份,為什麼不能像神木一樣健康長壽呢?覺妙宗明指出,那是因為樹木沒有人的煩惱、沒有人的妄念,直接吸收天地能量。
「身體能量耗弱最大原因,是因為人腦的起心動念太複雜,衰老得快!」如何讓細胞停止老化、回復生命力呢?
「禪 定修到無念,腦細胞得以休息,達到身空意空,那麼大自然就是你,你就是大自然,大自然的能量與你合一,身體細胞則充滿大自然的能量,老化細胞自然回復活 力」覺妙宗明說,所以常見到修禪的人都能保持年輕,就是這個原因,故人要返老還童,就是要回歸大自然,換掉妄念、煩惱心。
人有妄念是因為身 體有太多眾生,若能度化、淨化眾生則妄念不生。地藏王菩薩說,要成佛要「眾生度盡」,眾生不是指外面的人或動物,是指自己身體的眾生,因為外面的眾生是度 不盡的,而身體的細胞和五臟六腑都是體內的眾生。體內眾生太多,則造成身體的不健康,煩惱妄念自然變多,是身心不清淨的原因。

心清淨

心為什麼會不清淨?是因為人有煩惱、痛苦、壓力等意識的心、妄心、俗心、人心。什麼是意識的心?也就是貪心、嗔心、癡心、慢心、疑心等三毒二邪,所以修行第一就是要「降伏其心」。
如何調伏妄心?「就是把複雜的心單純化、紛亂的心集中於一點,先專注以降伏妄念,最後歸於零、空掉」覺妙宗明指出,印心佛法悟覺妙天禪師所傳的法,就是用守竅的方法,定於一,再由一入空,而達清淨。
因為人一起心動念,會產生一種放射波,當腦筋越複雜,所產生的放射波就會越紛亂,如此一來就與宇宙本有的清淨放射波頻率不同,於是就與清淨的宇宙本體離得越遠,接不上線。
紛亂的腦波何來?「就是貪嗔癡慢疑,所引起的放射波。」他表示,貪嗔癡慢疑的意識心而生「四相」(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身口意就會造業,造無量的惡業,惡業如烏雲,障礙了接大自然清淨智慧圓滿的力量。
就 像飛機起飛,要先經過雲層,不能在雲層中飛行,因雲層裡視線不好,飛不出來很危險,當進入一個高度後,就會萬里無雲,覺妙宗明指出,離開雲層就像離開人的 意識、四相,你不執著它、不受干擾,一直穿越要相當的高度,「就像禪定深入到某種程度,就能進入空相,進入本來就存在的清淨本心,而不受干擾的心就叫『離 相』。」
二祖慧可大師曾跪求達摩祖師三天三夜,請祖師安他的心,祖師問:「你心有何不安?」 慧可回道:「我雖致力求道,但總有不安之時。」祖師要他把不安的心拿來,慧可說他找不到那顆不安的心,祖師說:「我已將你的心安好了。」這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其實沒有不安的心,心本來就是清淨的,哪裡來不安的心呢?哪裡有罫礙和不自在呢?「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慧可大師便當下開悟。
所以除了透過找到明師修行正法,讓身體的眾生得到淨化外,悟覺妙天禪師表示,心裡要常保持「法喜充滿」,若能隨時保持法喜充滿,就時時刻刻都在天堂、佛國;如果有片刻的煩惱、痛苦、壓力或不自在,就是在地獄,每一刻都在輪迴,所以凡事常保自在法喜的心,就是修行、清淨。
 
業障清淨


另 外一個最重要的,「業障」的清淨。業障從何而來?「一是承擔祖先基因和業力;另外,則來自我們累世錯誤的身口意。」覺妙宗明解釋,只要人投胎到哪個家族, 透過遺傳基因,就無可避免地承接其家族的業力。業不一定是惡的,也有善的,惡的才會造成障礙,一般所稱業障,是指惡的障礙。
如何清淨業障?「業障是在修行中解脫的,故必須造『功德』。」悟覺妙天禪師開示。
覺妙宗明補充,要清淨業障就先做到感恩、懺悔。「感恩」祖先給你的生命,而做「無相功德」迴向給祖先;且「懺悔」累世以來,因為身口意造成對其他眾生的傷害,「一心懺悔萬業度」,對被你傷害的冤親債主生起懺悔心,並發願將修行所修功德,迴向給他們。
什麼是無相功德?就是接引眾生一起修行,讓靈性成佛的功德。

急尋明師

「功 德,其實就是光體,當你有修行、行無相布施的功德,就會得到大宇宙生命之光,再將這些光迴向給祖先及冤親債主,業障就會消除,」他指出,所以修行要找到證 道、成就的上師,像禪宗傳承的宗師,都是成就的佛,祂有自己的佛國淨土,跟著祂修行,其實就在祂的保護傘下修行,可以避開業力的傷害,「只要努力行功立 德,努力行無相接引、禪定,自然業障解脫清淨。」
覺妙義明表示,要修得身心清淨與累世業障的解脫,是有條件的,「要先找到一位明師」,得成就上師生命的光、接到宇宙生命之光,才能淨化身體每個細胞。
中 國禪宗初祖達摩祖師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就揭示世人,修行成就的關鍵就在「尋明師」,《達摩血脈論》:「若不急尋師,空過一生,然即佛性自有,若不因師,終不 明了,不因師悟者,萬中稀有。」要解脫「身、心、業識」三大障礙,必須要有證道明師的提攜,明師才是修行成就最重要的關鍵。
因為一位證道明師,是天師,是佛師,可以引導弟子的靈性提升,讓弟子見證尊貴的自性,而印心成佛。
由生活面來看,當一個人很清淨時,「他會『看得到』問題、『看得懂』問題、『看得透』問題,」黃淑姬說明。
如失眠長達兩年的楊小姐,在禪修打坐兩個月後,失眠的情況有了明顯的改善。後來經她分享才知,原來兩年多以來,她一直為倒她會的朋友心有不甘,所以長期與朋友有官司的糾葛與紛擾,因為禪修,終讓她了悟「放下」的重要。
一句布袋和尚讚云:「左一布袋,右一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讓她看到自己的執著與嗔念,當她決定不再計較,就在心放下的同時,她覺得自己解脫了,從此也不再為失眠所苦。
同樣地,在生命的過程中,當我們面臨選擇時,清淨的純度影響了所做的選擇,「越清淨時,做的選擇就會越正確,」她指出,生活面臨選擇時,要自問夠清淨嗎?因為夠清淨,就看得到問題的中心點、看得懂問題的核心價值、看得透現象世界所給予的啟示,而做出正確的決定。
清淨就有強大行動力
黃 淑姬指出,一個越清淨的人,心的污染越少,「靈光」則越大時,他會展現出健康、孝順、包容、積極、樂觀、進取、團結、柔軟等特性。做事也越容易成功,「因 為清淨,越能『心領神會』,也容易專注,而展現出積極的行動力,」她解釋,心清淨就是「心領」,面對生活而產生「領受」「領悟」「領導」三層面,會用「感 恩心」領受順境逆境帶來的一切,用心去領悟所遇到的難關,接著用正確的心,去「領導」自己的生命,故「越清淨的人,對所領受的事物,就越具足感恩的智 慧。」她說。
而領導人的「六神」(魂魄意神性靈)匯集統一而產生「專注力」,就是「神會」。再加上清楚自己生命價值中的具體目標,就會發展出高速行動力以完成目標,故「清淨的程度如何,會表現在『行動力』上。」黃淑姬表示。
反觀之,當心不清淨,六神無法同步會合,則無法產生強大的行動力量,「速度行動不快,懶惰鬼就會產生」黃淑姬說明,這樣的人做事就容易失敗,而會一直承受困擾、失敗輪迴的果。
「鬼」 意指為何?「那是因為不清淨,因為他的心中還有自我意識、『小我』放太大,而這樣的自我意識,也就是造成人世之間的不圓滿、不和諧的原因。」她說明,例如 為什麼人沒辦法與他人分享?「那是因為他身上有自私鬼」;為什麼人容易生氣?「因為他有忿怒鬼」;為什麼人會魯莽?「因為他身上有冒私鬼」等。

成佛的決心

「因此,行動力和清淨一樣重要,」黃淑姬指出,如有些修行者雖很清淨,卻沒有速度、行動力,是因為沒有成佛的願力。所以,成佛的路途上,不能把「修行」當「休閒」,「修行要很專心,但是如果在修行中,帶著不一樣的心境來看世間事物時,就會很享受休閒。」
正如悟覺妙天禪師所云,人要先確定自己的人生價值、目標,「要將修行擺在第一位,但不是要你放棄一切,最好能夠將生活與修行結合一起、工作與修行結合一起和休閒結合在一起,」也就是不管生活、工作、休閒,都能保持自在法喜的心,來從事這些活動,就是在修行,就是清淨。
就 像很多人工作時,只為謀生心態,總是充滿埋怨、辛苦,無法享受工作,「若能用修行的心來工作,工作也可以是休閒,而享受心靈的喜悅,」黃淑姬舉例,有個郵 務士聽了她的分享後,改變了自己工作心態,不論刮風下雨,他還是很享受工作,因為他將信件送到每戶人家時,不再是急忙地塞進信箱,而是用心念祝福每一戶人 家健康幸福,「當他把送信當成修行時,工作就會變成極愉快的休閒享受。」她分享。
悟覺妙天禪師曾告訴弟子:「工作就是弘法。」弘什麼法呢?「弘清淨法!」黃淑姬解釋,當工作的當下要保持清淨,「要告訴體內的眾生,一起清淨工作,也要告訴周遭的人工作的快樂」她說,當工作是快樂的時候,就不會出錯,效率就會很快。
心清淨,就能與大宇宙靈、佛與成就上師相應而印心,接到大能量,黃淑姬表示,擁有這樣的大智慧體,決策任何事情時,「會知道該怎麼做,且會立刻去做,如此懶惰鬼不會產生、失敗鬼也不會來找你。」她說。

(全文請詳見第88期禪天下)

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

禪修問答 | 妙問妙答

妙問妙答 悟覺妙天禪師主答
文章出處: 台灣禪宗佛教會

Q:師父說,修行人要有修行人的樣子,那是什麼樣子呢?
A : 也許你會想,「等我先見性了,再去幫助別人一起見性」,如果你有這種想法,那就不是菩薩行,也見不了性。所以,你們在各地道場共修,也要希望所有一起修行的同修,都能一起見性,要有這種心。
以前我常說,「修行要超越自己,成就別人」,要把成就別人列為當前最重要的事,因為你讓別人成就,自己當然也會成就,所以不要害怕,不必擔心自己修行那麼久,卻先讓別人成就,自己怎麼辦?不是這樣的,你要能夠自我超越,而且去成就別人,要有這種慈悲心,這種愛心。
我希望在修行當中,大家都能有一顆慈悲的心,去教化別人,去影響別人;我想,如果每一個人,每一個修行人都能這麼做,這個社會一定會很詳和!
Q:禪修能改變命運嗎?
A : 簡單的說,人的「命」和「運」是兩回事,「命」是你生下來本有的意識,在佛學來講,「命」就是人類思維的第六意識。「運」會隨著時空流轉,際遇也會有所改 變,也是我們的潛在意識。印心佛法是清淨的法門,可以清淨第六意識,讓你有正確的觀念,你的作法自然能符合中道,「命」自然就可以改了。「運」其實是我們 的善惡業力,印心佛法的清淨力量可以讓「業」清淨,只要「業」清淨了,推動靈性運轉的善惡力量就會得到改善,命運也會因此而改變。
Q:師父曾說心要很柔軟,那麼要如何培養呢?
A : 當你能做到關心與體貼,愛心自然顯現,所以平時就要養成這種柔軟的心,貼切的心,溫馨的心,那麼善心、愛心、慈悲心,自然現前。
如果人人都能如此,每一個人的心就是淨土,地球就是淨土,就是佛國;所以我希望每一位同修,每一位禪行者,都能夠隨時注意自己的心是否柔軟,不要輕易動怒、起嗔心。
尤其是修行人,應該從「心」開始,要很有善心、愛心、慈悲心,這是很重要的;同時,還要能夠知福、惜福、造福;要能夠知恩、感恩、報恩,這是色身修行的功課,是修人格的圓滿,非常重要。
Q:要如何提升自己的靈性?
A : 簡單兩個字,就是「清淨」;只要清淨,就能提昇靈性。因為自性(靈性)本自清淨,祂是一道清淨的光,如果我們平常總是在想一些煩惱的事,心就會被這些俗事 困住。如何清淨?所以一定要每天都很法喜、自在,然後從禪定中去體會那種寧靜與安詳,並將它擴充到日常生活之中,這就是智慧。
Q:很多書都說,「行住坐臥都不離禪」,那我們在吃飯時,怎麼來體會禪的存在呢?
A : 你吃飯的時候就專心吃飯,工作的時候就專心工作,玩的時候就專心玩,這就是「行住坐臥不離開禪」。不是說當我在玩或工作的時候,我又想到禪坐,要怎麼樣來打坐,這就不對了,就離開禪的意義了。
工作的時間專心工作,坐禪的時候專心坐禪,禪定的時候,就不要想到一些玩的事情,否則雖然你是坐禪的姿勢,但你不是在坐禪。「禪」,真正的意義,是要掌握一件事情的核心,掌握它的要領,就八九不離十了。
Q:什麼是開光?
A : 所謂開光,是開啟宇宙生命之光,開佛菩薩的「法身之光」,就是請佛菩薩的法身住位。所謂法身,是佛的三身(報身、法身、應化身)之一,祂是一種光身,遍諸 法界,代表著宇宙的大智慧、大生命力。也許我們以凡人的肉眼看不到什麼,但是有一天,當你天眼開了,或是心眼開了,你就會發現殊勝之處。
Q:禪定要如何才能”定”,如何能讓自己放空,有時注意力集中在法眼或智慧眼,但一陣子又會飄移至它處...
A : 禪定的秘訣是「身靜而後心靜,心靜而後心定,心定而後天下太平。」身體要先靜下來,心才會靜下來,心靜下來後,才能入於定,心定下來後,才會發現意念是靜 止的,這時就入於空,所以,空不是刻意去放空的,而是意念到達一種和諧、平衡、靜止、統一的狀態,這不是用想的,您可以依照這種方法來練習。
Q:如何才能印心?
A : 不是你的思維所想的跟哪個人相印在一起,如果這樣想就落入了印相法,我們心靈裡面有一個最清淨的自性本心,每個人都有,而且都一模一樣。但本心之外,卻有 個具足各種思維的人心,這個具足各種思維的心,要與裡面的自性本心,心心相印,就是印心。如果你能與本心相印,當然就是在定中,因為本心是如如不動,光耀 大千,你若能相印本心,就會有不可思議的大智慧力與大生命力,從本心中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