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印心禪法體驗禪-禪的妙用 (7歲以上都可以來參加~~~)
請洽:新竹市科園禪修會館 (請先預約) TEL : 03-6669995;
E-MAIL : BC300@buddhachan.org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布施的真實義

布施的真實義
文章出處 : 禪天下
當一位菩薩要菩薩行,第一是布施,布施波羅蜜。很多布施的解釋都有偏差,都是以意識型態,來解釋布施的真正教義。
文/悟覺妙天禪師

比如有些法師會說,布施的時候不要讓別人知道,布施什麼也不要講,就這樣默默布施,其實這是意識型態的說法。
實際上,會如此應是出自釋尊跟須菩提所講的一段對話,釋尊說:「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什麼是「菩薩」?修行佛的大智慧叫「菩」,修行佛的大福報、大福德就是「薩」,所以修行佛的大智慧、大福德就是「菩薩」,當一位菩薩就要菩薩行。
禪宗正法 頓悟法門
很多人不瞭解佛所說的教義,都誤解、曲解。很多朗誦經典或持咒的人,幾乎很難去瞭解它真正的意義,因為不能夠瞭解,所以所背誦的這些,不能夠讓他解脫,不能夠帶他直到究竟。
「以心傳心」的頓悟法門,才是最究竟佛法,禪宗是真正佛法的不二法門,是一個究竟法。禪宗著名的「拈花微笑」典故,就是心靈的共鳴,不藉任何色相,讓你瞭解心與心的共鳴,這就是最究竟的頓悟法。
一般人修行是漸進的,先求自己的信心、信仰,然後求佛法教義的甚解,最後再去行、去證,這是漸進的修行方法;而究竟的法門是頓悟法,一聽法、一聞法、一看佛經,馬上就曉得佛說的是什麼,馬上能相應。
應無所住 行於布施
所以真正的佛法是無相,在無相或離相中。所謂「無相」或「離相」,就是先離開我這個色相,能夠沒有「我」,就沒有一切根塵,一切煩惱、痛苦,即所謂「身空、意空、心空」,能夠身空、意空、心空就到「性空」,性空就可以到一個真空法界,而證得妙有。
所以,禪宗是稟承釋尊「以心傳心」的唯一法門,如果不是以「無相」為宗、以「離相」為宗的話,都是有相、有色,「有相皆是虛妄」,都會生滅,不是究竟,都是方便法。
修行除了要離相、無相以外,還要「無所住」,無所住是指,不但要身空、心空、意空、而且要性空,性空直接通達本性,直接證得真理,直接得到佛的大智慧、佛的大福德。
所以,釋尊對須菩提說:「菩薩於法」,菩薩在行菩薩道的時候,「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怎麼樣才是「應無所住,行於布施」?就是「不住相」布施。
不住相布施 即是菩薩行
所謂大善,就是供養眾生出離苦難,能夠修行究竟佛法。比方在他有困難時幫助他,或是像大家一樣供養道場,讓更多人在道場成就,或是同修跟師父、師資一樣說究竟法,讓更多同修成就。這就是不住相的布施。
當然修出世不能忽略入世,不能因為要行不住相布施,把住相佈施忽略掉。講更明白點,人要救,但提昇他的靈性,幫助他現在或將來到達一個很快樂、喜樂的地方,這個更要做,這才是佛真正的教義。
了解菩薩的真正意義後,要怎麼成為一個菩薩呢?做好事不能成為菩薩,只能稱為善人。菩薩要能夠相應佛的大智慧,佛的大福德。修法不在多,最重要是究竟。
菩薩修與菩薩行,則是修佛的大智慧,行佛的大福德。所謂大福德就是無住相的行,非感官、非意識上的行,非色、身、香、味、觸、法的行,這就是菩薩真正的修行。